神奇的画笔
——多层嵌套循环结构
教材分析:
《神奇的画笔——多层嵌套循环结构》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七年下第六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scratch的操作方法,并且了解了变量与数字逻辑运算的意义,在此之前学习了画笔的应用,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了scratch软件,并且,前几节课中,也学习了变量、数字与逻辑运算的应用,在上节课中了解了画笔的使用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本课的内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也很感兴趣,本课中,充分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对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层嵌套循环结构绘图的方法;
(2)学会更改画笔颜色的方法;
(3)掌握使用滑杆命令输入变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演示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了解多层嵌套循环结构的意义,利用就是,通过知识的迁移,修改画笔颜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变量在多层嵌套循环结构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变量在多层嵌套循环结构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操作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也了解了循环结构在scratch中的应用,那在本课上课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场视觉盛宴(欣赏小视频)在生活中,这些图案也是十分常见的,仔细观察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这张图片,这张图片有什么特点?(生:这张图片由六个正六边形组成。)今天这节课老师就一起带领大家,利用scratch来制作出生动形象的万花筒。(板书:神奇的画笔)
二、新授:
1.绘制一个正六边形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六边形的绘制,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场一个正六边形的绘制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指生回答,教师总结)
2.绘制六个正六边形
那么我们想在刚才的基础上想制作六个正六边形的组合图形,需要将这个正六边形旋转几次呢?(6次),每次的旋转度数是多少度呢?(60度)为什么是60度呢?(因为这一个正六边形需要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一周是360度,需要旋转6次,所以每次是60度)。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刚才的基础上来为它增加循环命令(教师演示操作(学生完成操作))。这种循环结构我们称之为循环的嵌套(板书:——多层嵌套循环结构)其特点是一个循环内部又包含另一个循环,外部循环执行一步,内部循环需要完成执行一次。
3.绘制12个正十二边形
同学们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了循环嵌套程序,请先将刚才的程序保存,然后新建一个文档,完成绘制12个正十二边形的组合,为了让整个图案变得更加复杂精美,同学们也可以通过改变颜色,使线条颜色发生更改,绘制出更奇妙的图形。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程序编写的基本相同,但是出现的图形颜色却大不相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教师出示自己编写的程序,不同点在于画笔颜色增加的位置处于不同的循环中)(德育教育:这两个程序只有这一点的不同,但是得到的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要注意这细小的差别,有的时候,往往是这些小细节,才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绘制m个正n边形的组合
我们已经完成了两组正多边形的绘制,在这两个程序中,我们想绘制一个组合图形,首先需要绘制什么呢?(板书:1.绘制基础图形(边长、边数、旋转角度))接下来绘制什么图形呢?(板书:2.绘制组合图形(个数、旋转角度、颜色变化))我们主要设计的变量有几个呢?(边长、边数、个数角度画笔颜色变化),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通过利用添加变量,来简化这个程序呢?尝试操作,有问题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
5.利用滑杆形式修改变量
在scratch中,我们的变量可以舞台上显示,一般是以“一般读出器”的形式存在的,而每次修改变量也是比较麻烦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滑杆来修改参数,通过双击舞台区的“一般读出器”,将其调整为“滑杆”,执行程序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数据值并没有发生更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师:那是因为我们在程序中,本身进行了数据值的设定,那么在程序运行中,主要读取的是脚本区的内容,因此,我们要使用滑杆,首先需要将变量设定的值删除。)
三:小结:
在使用循环嵌套进行脚本编辑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针对于有的学生在进行脚本编写的时候,选择的循环为死循环,引导学生注意编写脚本时避免死循环)
四、巩固提升:
1.完成一个复杂的图案:(基于所有学生)
(发散思维:还可以像这个程序中添加声音,更改画笔粗细,更改角色)
五、展示
学生评价
板书设计:
神奇的画笔
——多层嵌套循环结构
步骤:1.绘制基础图形
(边长、边数、角度)
绘制组合图形
(个数、角度、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