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课堂——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十五)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B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植物有向光性、顶端优势等生命现象,这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生长素
2.一次,小明在电视上看到一成年男子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这是由于该人………(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幼年时胰岛素分泌不足
C.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不足
3.小明的邻居小王叔叔在一次酒后驾车发生车祸后,其动作的协调性能力大大降低,请你判断其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
A.脊髓 B.大脑 C.脑干 D.小脑
4.一次,小明在街上看到“武大郎烧饼店”,据传该烧饼为身高三尺的武大郎所独创,武大郎身材矮小的原因是………………………………………………………………( )
A.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 B.成年时缺少生长激素
C.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 D.成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
5.学习了科学知识后,小明对自身的器官功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知道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的是…………………………………( )
A.脊髓和脊神经 B.脊神经和脑神经 C.脑和脑神经 D.脑和脊髓
6.小红说下列各项描述都是正确的,但小明认真分析后发现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这一项是……………………………………………………………( )
A.植物体内生长素积累越多,植物生长就越快
B.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最复杂的器官之一
D.每种生物都能在一定范围内适应环境,并能正常生活
7.小明在教室里听课,主要产热的部分是………………………………………( )
A,内脏 B.内脏和肌肉、皮肤一起产热
C.肌肉、皮肤 D.内脏和肌肉、皮肤都没有产热
8.小明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环境能影响生物的行为,如气温、降水、气压、湿度等都会对生物的行为造成影响。猫头鹰有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的生活习性,这种现象是生物对什么作出的反应……………………………………………………………………(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酸碱度
9.小明通过看电视、上网、看报等方式,可以学到很多的科学知识,获得大量的信息。小明认为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10.小明从当医生的阿姨那里得到右图,四条曲线中能说明正常人在进食前与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是………(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B.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糖尿病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D.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
12.小明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这样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 )
A.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 B.有利于更多地使用大脑
C.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D.以上三项都对
13.某人因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但呼吸和心跳正常。在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14.一次,小明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右的实验。小明经过认真思考后发现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A.都应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是0℃ D.都应当不浇水
15.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酸橘人口,分泌唾液 B.人的缩手反射
C.精彩的哑剧引发观众哈哈大笑 D.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16.小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许多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下列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繁殖活动
C.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反应的敏感度
17.小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尖端是感光部位,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D.以上都不是
18.小明掌握了关于生物体调节的知识,知道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而下列动物行为中,以激素调节为主的是………( )
A.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 B.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
C.闻到辣椒味打喷嚏 D.摘除睾丸的公鸡不再啼鸣,鸡冠萎缩
19.小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以牛蛙做实验,发现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20.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F生长,和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映了植物根的……………………………………………………( )
A.适应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向化性
21.某一科学工作者准备从菜豆植株中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部位是………………( )
A.幼叶 B.幼根 C.芽尖 D.幼嫩种子
22.小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含有动物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蝌蚪,能使蝌蚪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微型青蛙。这说明……………………………………………………………( )
A.甲状腺对动物发育有促进作用 B.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有促进作用
C.甲状腺能抑制小动物长大 D.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小动物长大
23.一次,小明撒谎被同学揭穿后表现出脸红、心跳,这主要是由于小明体内中什么激素瞬间分泌量大增引起的……………………………………………………………(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激素 D.性激素
24.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活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B.激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
C.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血液运输来起作用的
D.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必须维持在适当水平,过多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25.小明学习了本章内容后提出关于体温知识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人体腋窝温度最高
B.测量人体温度最方便的是将体温计直接置于皮肤上
C.正常人体不同部位测得体温一定相同
D.正常人体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填空题(除第29、30题外,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6.小明有过这样的体验:刚刚进行剧烈运动后,脸就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________产生大量热,从而使脸部皮肤中的________舒张,________增多,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27.小明和小红进行膝跳反射实验。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当用小槌扣击后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________传导进入脊髓,经脊髓对信息处理后再通过________传达到________小腿便会上跳。
28.小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放入其中,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放置几天等种子长出芽和根,再过几天将瓶横放,观察现象。该实验现象是当广口瓶正立时根向________生长,当广口瓶横放时根向________生长。这个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9.(2分)小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了解到,爬行类动物蜥蜴属于变温动物,蜥蜴在白天活动时往往出现一些有趣的行为,比如在阳光下活动一段时间后会躲进阴影中,过一会儿又会从阴影中出来到阳光下活动。请你思考一下蜥蜴出现这种交替“晒太阳”的生理活动的原因。你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请根据神经系统模式图回答:
(1)(2分)图中A结构内含有感觉神经末梢,如果发生了缩手反射,请写出缩手反射途径(用图中字母表示) ______________。
(2)(2分)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则此人可能损伤部位是________。
A.F B.B C.C D.G
(3)由(1)、(2)可知,脊髓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
(4)图中1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这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
(5)上课时小明按老师的要求打开教材至某一页,这个过程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H的参与。
31.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玩耍,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钉子扎了一下,立即缩回,这是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这属于________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32.(12分)小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
(1)将胚芽的尖端切下放在琼脂甲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尖端,从琼脂甲上取下一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一侧,结果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乙是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将其取下一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一侧,结果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实验是荷兰科学家________最先进行的。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能否省略琼脂乙的实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认为还应增加一个实验,即将胚芽中部切下一部分放在琼脂甲上重复实验,以说明胚芽中部不会产生生长素。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4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饲喂少量的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苍蝇般大小的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B组蝌蚪则按常规发育。
(1)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设计是________。
(2)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发育的全过程,适宜的饲养条件应该是________。
①适宜温度;②低温;③玻璃缸密闭;④玻璃缸敞口;⑤洁净河水;⑥自来水
(3)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4)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生活的青蛙却较小,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________的可能性较大。
34.(6分)小明同学请你设计探究实验来研究胰岛素的功能。
资料:
(1)切除狗的胰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并有糖尿病的症状。
(2)结扎狗胰腺的胰管,胰腺萎缩,胰岛细胞活着,尿液中无葡萄糖。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施实验并收集证据:科学家班廷的实验是从狗的________中提取出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________的狗。
(4)实验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B卷)
1. D 2.C 3.D 4.A 5.D 6.A 7.A 8.C 9.B l0.C ll.B l2.D l3.A l4.B l5.C 16.D l7.C l8.D l9.C 20.B 21.C 22.B 23.C 24.A 25.D 26.肌肉 血管 血流量 27.膝关节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28.下 下 根具有向地性29.蜥蜴疆变温动物,通过不断交替地“晒太阳”来维持自身体温的稳定 30.(1)A→B→E→C→D (2)D (3)反射传导 (4)脊髓 (5)需要 31.非条件条件 32.(1)向左弯曲生长 (2)不弯曲也不生长 (3)温特胚芽尖端能产生一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4)不能 排除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能促进胚芽生长 (5)有必要。这样就排除了促进生长的物质是由胚芽中部产生的可能 33.(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生长发育 取相同的蝌蚪40只,摘除甲状腺,不饲喂甲状腺激素 (2)①④⑤ (3)青蛙有适应环境生存的能力(保护色) (4)呆小症 34.(2)胰岛素是否能降低体内的含糖量胰岛素能降低体内含糖量 (3)胰腺 糖尿病 (4)患糖尿病的狗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5)胰岛素能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