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繁星闪烁》
——图形元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会元件作用,掌握图形元件的基本操作2、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绘制“美丽的闪烁星空”动画,实现星星一闪一闪的动态效果,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元件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的相互协调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创建元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教法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观察法
【教学环境】:机房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前制作有关繁星闪烁的MTV,让学生欣赏。
2.引入新课:问:同学们,这样繁星闪烁的夜空美吗?我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呀?
二、 自主探究,合作尝试
老师:先不着急做满天繁星。我们先实现一颗星星闪烁,好
不好?想一下,用我们之间所学的知识,能不能做出来闪烁的星星。
学生:先思考,星星闪烁是怎样的一个动态变化;
再合作,运用所学的逐帧动画补间或形状补间制作一颗星星的闪烁动画。
三、 新授
教师利用图片与动画的对比,找出不同之处,让学生分别完成任务一、二、三
任务一:创建星星元件,并拖动到舞台上
提示:(1)插入—新建元件—图形类型—名称星星
(2)绘制元件
(3)单击场景1,新建一图层,命名为“繁星”,将库中“星星”元件,拖到舞台中。(拖多个星星,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4)再新建一图层,命名为“繁星闪烁”,将库中的星星元件拖到舞台中,并利用逐帧动画,第一帧是“黄色的星星”,第二帧是“白色的星星”,然后复制两帧到30帧
思考新问题:如果 想修改元件,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任务二:做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流星”效果
新建一图层,命名为“流星”从夜空划过
思考新问题:如何调节“流星”划过夜空的快慢
任务三:制作“月圆月缺”形状补间动画
(1)新建一图层,命名为:“月圆月缺”,利用我们第二课所学知识,制作一个圆月逐渐变成月牙的动画
任务四:制作一个小球元件,让它做动作补间运动
探究: 动作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
任务五:实现“浮云”效果,注意云朵飘过时要有速度上的变化
探究: 在起始关键帧或结束关键帧中可以有几个元件?不同元件可以吗?元件以外其他对象可以吗?
任务六:实现“牛顿的苹果”效果
探究: 如何实现三个苹果先后落地的时间差(注意起始帧之间的距离)
【学生活动】:“任务三”到“任务六”分别由四个小组分别完成任务。
四、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
将学生作品分等及展示。
【优秀 作品】:能实现动画效果,画面设计美观、新颖,视觉上有美的享受;
【合格 作品】:能实现动画效果,画面设计较合理;
【不合格作品】:不能实现动画效果。
五、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出发,且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能培养学生的创作成就感。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实现的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新的教学模式,煅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思考,只要勤于动脑,问题总会想到办法解决的。待改进之处:有学生有提议,还可以做几颗流星,增加动感,学生的想法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多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