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经典 重温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献给母亲的歌
胡适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的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品味质朴真切的语言。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早年胡适
1910年赴美留学,1917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任北大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 ,在文史哲方面均有建树,对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贡献。
1891-1962
他一生获得36个博士学位,
他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胡适
胡适故居
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
绰号 眼翳
侮辱 佃户
舔去 宽恕
文绉绉 穈先生
庶祖母 掷铜钱
(chuò)
(wǔ)
(tiǎn)
(zhōu)
(shù)
(yì)
(diàn)
(shù)
(méi)
(zhì)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勾、画、圈、点、写。
(1)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5-7)
(8-11)
(12)
一是对“我”的管教
学习上的督促
做人上的训导
(5)
(6-7)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
谆谆教诲
严格督学
(1)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2)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又为我舔病眼。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责罚严厉,深爱慈祥
言传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 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8)
(9-11)
能忍能让 善良宽容
宽厚容忍 仁慈温和
身教
三是如何对待 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驳斥五叔,不受人格上的侮辱。
(12)
正直刚烈 自尊自强
身教
请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例如: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因为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评一评: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品位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感情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例:“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读一读,想一想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了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读一读,想一想
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1-4)
母亲是
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
(5-12)
一、对“我”的管教: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严厉责罚,正确教导。
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
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
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
(13)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
我
的
母
亲
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慈母
严师
恩师
(2)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①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①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②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②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胡适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胡适乐于帮助人,受其接济、施惠的人不少。林语堂先生曾回忆说:“在北平,胡适家里每星期六都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对穷人,他接济金钱;对狂热分子,他晓以大义。我们这些跟他相熟的人都叫他‘大哥’,因为他总是随时愿意帮忙或提供意见。他对寄给他的稿件都仔细阅读,详尽答复。他的朋友,或是自称他朋友的人,实在太多了。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请回忆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赞美母亲的名言妙语
母亲的诠释
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M (many)
O (old)
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T (tears)眼泪
H (heart)
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 (eyes)
R (right)
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胡适在《先母行述》中这样写道: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生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朋友、事业、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再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缓慢却不可逆转。
敲响警钟:
母亲之花——康乃馨
知道吗?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xuan,忘)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 。
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结束的话:
让我们用行动来“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妈妈的心态,对你自己唠叨几句。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