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7 15: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2020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57分)
“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是由黏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你猜测其中的原因可能
A.
土壤中含有铁粉、二氧化锰等
B.
黑砖瓦是煅烧过程中附着了炭黑,红砖则是添加了红色耐高温染料
C.
土壤中含有的铜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CuO和红色Cu
D.
土壤中含有的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或FeO和红色
有KCl、、、、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A.
盐酸
B.
烧碱溶液
C.
氨水
D.
KSCN溶液
为了验证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A.
B.
C.
D.
把一定量的铁粉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则已反应的和未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3
C.
2:1
D.
3:2
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B.
锌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铁有剩余
C.
两个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相等
D.
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向一定量的Fe、FeO、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浓度为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的气体标准状况,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A.
?g
B.
?g
C.
?g
D.
?g
等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A.
1:1
B.
3:4
C.
2:3
D.
4:3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而可能含有,进行如下实验操作的最佳顺序为
加入足量氯水;加入足量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
A.
B.
C.
D.
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恰好使其中的全部转变为,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
B.
C.
D.
往?100g?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会先与铁粉发生反应:如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点对应纵坐标为?
B.
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C.
该?100?g?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D.
取?DE?两点间不含?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下列制取、通过和溶液制取、分离并加热制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
B.
制取氢氧化铝
C.
分离氢氧化铝
D.
制氧化铝
由铁、锌、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10g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B.

C.

D.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B.
C.
D.
将镁、铝合金溶于的硫酸500mL里,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种氢氧化钠溶液为
A.
1000mL
B.
500mL
C.
2000mL
D.
1500mL
将等物质的量的和Al同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滴入盐酸至沉淀恰好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和氢气,和盐酸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盐酸过量氢氧化铝溶解
A.
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B.
加入的固体过氧化钠为
C.
当滴加200mL盐酸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
D.
最终消耗的盐酸为400mL
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D
a
Na
Al
Fe
Cu
b
NaOH
CuO
c
NaCl
A.
A
B.
B
C.
C
D.
D
将物质的量均为a?mol的Na和Al一同投入m?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如下图所示,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正确关系是
A.
B.
C.
D.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
Al
B.
C.
D.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已知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检验生成的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干燥管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干燥管的______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
在D处画出用试管收集氢气的装置图所需其他仪器自行选择。
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______。
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______
g。
当固体质量增加时,生成的质量为______
g。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如图所示为一定量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点时已参加反应的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向含有?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请在图2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根据下图的化学反应框图解图。
已知:粉末化合物A是红棕色,粉末单质B是金属单质?
单质F是______,溶液E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是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土壤中含有铁,在灼烧时,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或FeO和红色,灼烧时不会存在铁粉、铜等,只有D正确,
故选:D。
同是由黏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的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或FeO和红色,以此解答。
本题考查铁、铜等化合物的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均与盐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不选;
B.KCl、、、、分别与烧碱反应的现象为: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选;
C.、均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C不选;
D.KSCN溶液只能鉴别,故D不选;
故选:B。
阴离子相,阳离子不同,可选NaOH反应鉴别,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C
【解析】解: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故正确;
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显示红色,据此能够检验铁离子,故正确;
硫酸铜与氯化铁不发生反应,混合后溶液不会变成无色,故错误;
硝酸银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白色沉淀为氯化银,该性质是氯离子性质,与铁无关,故错误;
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据此可以检验是否存在铁离子,故正确;
故选:C。
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
硫氰化钾与铁离子反应溶液显示红色;
硫酸铜为蓝色溶液,硫酸铜与氯化铁不反应,溶液不会变成无色;
硝酸银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白色沉淀为氯化银,该性质是氯离子性质;
氢氧化钠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本题考查了不同价态铁之间转化,侧重考查铁离子性质,注意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明确本题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检验铁离子的性质。
4.【答案】A
【解析】解:已知,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根据溶液体积不变,所以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设所得溶液nFe3,则所得溶液nFe,所得溶液中的都是由Fe和反应得到的,即:,
?????????????????????????????????????????????????????????????????????????????????????????????????????
2???????3
Fe3Fe??????????即,nFe3;
所以,已反应的nFe3,未反应的就是溶液剩的nFe3,即,未反应的nFe3,所以为2x:2x,即为1:1;
故选:A。
根据题意,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所得溶液中的都是由Fe和反应得到的,,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的用量,进而求出,已反应的和未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
此题为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计算题,只要题意理解,根据题意计算即可,难度不大,相对基础
5.【答案】B
【解析】解:锌比铁活泼,锌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故甲表示锌与盐酸反应,乙表示铁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假设生成2g氢气,由,,可知消耗Zn65g,消耗Fe56g,若锌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铁有剩余,故B正确;
C.由B中分析可知,反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的多,故C错误;
D.由B中分析可知,Zn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增重,而Fe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增重为,即所得溶液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锌比铁活泼,锌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故甲表示锌与盐酸反应,乙表示铁与盐酸反应,由图可知,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假设生成氢气为2g,计算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根据差量法计算溶液质量增重。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目比较基础,注意利用赋值法进行分析判断,培养了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6.【答案】C
【解析】解: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溶液,,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用足量的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故得到Fe的质量为,
故选C.
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用足量的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据此结合计算得到的铁的质量.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利用元素守恒判断铁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
7.【答案】B
【解析】解:令Fe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
?
1mol?????????
1mol
1mol????????????????,
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两反应中生成氢气体积之比为1mol::4,
故选:B。
令Fe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确定两反应中生成氢气体积之比.
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比较据此,清楚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8.【答案】C
【解析】解:因为KSCN与反应使溶液显红色,与无此现象,可以先滴加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再滴加足量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证明原溶液含有,即,
故选:C。
先根据的特征反应判断溶液不含;然后加入氧化剂,如果含有,被氧化剂氧化成溶液变成红色,以此证明的存在。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注意滴加氧化剂、KSCN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无法确定溶原液将中是否含有。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特点,以此确定氧原子数目,结合质量守恒解答该题。
,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恰好使其中的全部转变为,反应后所得溶液为,结合氯元素守恒确定铁的物质的量,可确定氧化物分子式。
【解答】
,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
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恰好使其中的全部转变为,
反应后所得溶液为,
因,
则,
所以氧化物中:::7,
所以化学式为,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解:段发生反应:,B点恰好反应,生成Cu质量即D点数据为:,故A正确;
B.B点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溶液颜色为浅绿色,故B错误;
C.溶液中的质量为:,故该?100?g?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D.取?DE?两点间不含?的剩余固体含有Fe,加入盐酸,均会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故选:B。
0A段发生反应:,A点恰好反应,AB段发生反应:,B点恰好反应,生成Cu质量即D点数据为:。D点与E点质量之差为,C点与B点进入Fe的质量:,故BC段Fe没有参反应。
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化学计算,关键是明确各阶段发生的反应,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应选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故A错误;
B.导管应长进短出,图中气体的进入方向不合理,故B错误;
C.氢氧化铝不溶于水,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图中不合理,故C错误;
D.灼烧固体可在坩埚中进行,图中加热操作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A.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
B.导管应长进短出;
C.氢氧化铝不溶于水,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D.灼烧固体可在坩埚中进行.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产生需要锌,铁28g,镁12g,铝9g,根据平均值思想,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需要量应分别小于和大于10g,而小于混合物10g的只有铝,故一定有铝,
故选:D。
可用极限法或平均值法计算,用极限法计算时可分别计算生成氢气时需要金属的质量,用平均值法计算可计算出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平均值法的利用.
13.【答案】C
【解析】解: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所以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A不选;
B.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所以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B不选;
C.氧化铝和水不反应,所以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铝,故C选;
D.Mg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所以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D不选;
故选:C。
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
B.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
C.氧化铝和水不反应;
D.Mg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转化,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物质之间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C
【解析】解: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此时溶液中只有硫酸钠,根据硫酸根离子、钠离子守恒有:,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即2000mL,
故选: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此时溶液中只有硫酸钠,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由钠元素守恒,再根据计算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明确发生反应实质及反应后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设两种物质物质的量为x,则第一个反应产生氧气为,第二个反应产生氢气为,则有:,则,即过氧化钠和铝都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滴入盐酸至沉淀恰好溶解,最终生成氯化钠及氯化铝,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盐酸为,故盐酸体积为。
A.由以上分析可知,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故A正确;
B.由以上计算可知,过氧化钠质量为:,故B正确;
C.沉淀质量最大时只会生成氯化钠,不会生成氯化铝,故此时盐酸应当为,即200mL,故C正确;
D.由以上计算可知消耗盐酸体积应为500mL,故D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解: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电解熔融NaCl生成Na,图中转化均可实现,故A正确;
B.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不能一步转化为Al,不能实现图中转化,故B错误;
C.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Zn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Fe,图中转化均可实现,故C正确;
D.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Zn与氯化铜生成Cu,图中转化均可实现,故D正确;
故选:B。
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电解熔融NaCl生成Na;
B.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不能一步转化为Al;
C.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Zn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Fe;
D.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Zn与氯化铜生成Cu。
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C
【解析】解:发生总反应为:,等物质的量的Na、Al恰好反应,最终恰好为溶液,由方程式可知、,故,则溶液的质量为,故溶液的体积为,故所得偏铝酸钠溶液的浓度为,故选C。
发生总反应为:,等物质的量的Na、Al恰好反应,最终恰好为溶液,根据方程式计算、,进而计算溶液的质量,根据计算溶液体积,再根据计算偏铝酸钠的浓度.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利用总反应方程式解答.
18.【答案】A
【解析】解:由于Zn比Fe活泼,所以反应速率较快,其反应完全所需时间少;相同质量的锌和铁,锌生成的的质量少,所以Zn对应的最高点的纵坐标要小,只有A符合。
故选:A。
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由金属决定;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铁,可判断锌与稀硫酸反应快,铁与稀硫酸反应慢,即金属与锌的反应时间最短最先完成、铁完成的反应消耗时间长.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变化曲线类问题,需要关注曲线的起点、折点及趋势,根据这三个方面的特殊意义,可正确分析曲线与变化的关系.
19.【答案】B
【解析】解:令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g,
A.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1gAl消耗NaOH质量;
B.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1g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质量;
C.与氢氧化钠反应为,1g氯化铝消耗氢氧化钠质量;
D.与氢氧化钠反应为,1g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
相同质量的Al、、、,消耗NaOH最少,
故选:B。
令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g,根据方程式计算当体系中无固体物质时消耗碱的物质的量.
A、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B、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C、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D、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本题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20.【答案】?
或CaO和NaOH?
n?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
42?
4
【解析】解:高温条件下,Fe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在高温条件下与铁反应,反应后用干燥管除去多余的水蒸气,干燥氢气可以用固体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钠干燥,干燥管干燥气体,应大口进小口出;
故答案为:?或CaO?和NaOH;?n;
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为:;
故答案为:;
检验可采用“爆鸣”实验,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故答案为: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则,,
故答案为:42;
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Fe生成了,增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4。
高温条件下,Fe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在高温条件下与铁反应,反应后用干燥管除去多余的水蒸气,干燥氢气可以用固体氧化钙干燥;
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不纯的氢气燃烧可发出爆鸣声;
发生,结合方程式计算;
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Fe生成了,增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以此计算氢气的质量。
本题以Fe和水蒸气的反应为载体考查离子检验、氧化还原反应、除杂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1:3
?
?
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解:分析图象可知,A点是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故答案为:1:3;
段是氢氧化铝沉淀溶解的过程,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
含有溶液中含有离子,物质的量为,逐滴加入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需要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体积,和铵根离子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物质的量量为,溶解需要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依据沉淀量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描出图象为,
故答案为:.
一定量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达到最大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沉淀溶解,依据化学方程式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
段是氢氧化铝沉淀溶解的过程;
处是氢氧化铝溶解生成的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
含有溶液中含有离子,物质的量为,逐滴加入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依据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量绘制图象.
本题考查了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析判断和计算应用,反应的定量关系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2.【答案】
?
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
?
?
?
?
【解析】解:由上述分析可知,单质F是,溶液E为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亚铁,后迅速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是: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故答案为:;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的反应为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的离子方程式:;的离子方程式:;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粉末化合物A是红棕色,粉末单质B是金属单质,且B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单质F,说明B为Al,F为,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C为Fe,D为,E为,G为,H为。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Al、Fe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颜色是推断突破口,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