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原电池(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应用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认识酸性干电池和碱性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学会复杂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同时体会化学反应原理认识知识在电池设计中的应用。
2.应用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认识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体会二次电池的特点——使电极反应物和产物富集在电极材料表面,充、放电时可以循环转化,实现电池重复使用。
3.通过设计氢氧燃料电池,巩固设计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思路;体会燃料电池的特点——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改变,使燃料电池可以持续工作。
4.了解常用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化学电源的特点;学会复杂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复杂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认识一次电池——干电池
学生应用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结合给出的酸性干电池和碱性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分析他们的工作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同时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分析碱性电池设计中使用的技术手段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在改进电池中的应用。
认识二次电池——铅蓄电池
学生应用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结合给出的铅蓄电池的构造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二次电池的特点——使电极反应物和产物富集在电极材料表面,充、放电时可以循环转化,实现电池重复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会铅蓄电池中放电产物以不溶物硫酸铅的形式附着在电极材料表面的目的。
认识燃料电池
学生根据给出的物质和材料,根据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设计和改进氢氧燃料电池。对比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体会燃料电池的特点——①
燃料和氧化剂连续的由外部供给,生成物不断地被排出,可以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②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改变,使燃料电池可以持续工作。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改进电池装置。
废旧电池的回收问题
教室展示不同废旧电池的回收知识。学生聆听学习。
1
2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原电池(第三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盐水小车电池装置的工作原理,体会环境中氧气在空气电池中的作用;通过对电池装置问题的发现与改进,巩固对分析原电池问题角度的认识。
2.通过对比不同车用动力电池,学习比能量和比功率的概念。
3.在认识锂电池发展史,思考如何不断改进锂电池的过程中,巩固与提升对原电池原理知识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认识。
4.通过分析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问题以及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问题,巩固分析原电池相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中氧气在空气电池中的作用;体会设计电池过程中,原理与技术的应用;巩固分析原电池相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教学难点:巩固分析原电池相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盐水小车中电池装置的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盐水小车电池装置的工作原理,体会环境中氧气在空气电池中的作用;通过对电池装置问题的发现与改进,巩固分析原电池问题角度的认识——电极反应和粒子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与解决问题。
认识不同的汽车动力电池
教师简介汽车动力电池的特点,讲解比能量和比功率的概念。学生聆听、体会。
认识锂电池发展史
学生结合2019年三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对锂电池改进的不同贡献的材料,思考如何应用原电池原理知识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改进锂电池。
教师引导学生从原电池原理知识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锂电池发展中的问题。
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问题以及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问题
学生应用分析原电池问题的角度,从电极反应和粒子迁移两个方面解决遇到的原电池的具体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同学们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从认识原电池问题的角度入手解决实际问题。
1
2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原电池(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锌-硫酸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形成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型。
2.应用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预测与分析锌-硫酸铜原电池。
3.通过改进单液电池的活动,认识双液电池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对装置中各个部分作用的认识形成对原电池构成要素的认识。
4.通过设计双液电池,巩固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原电池构成要素的认识,体会原电池设计的一般思路。
教学重点:形成并应用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模型;知道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从其分析解决原电池的设计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从其分析解决原电池的设计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形成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模型
学生回顾锌-硫酸原电池中总反应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并分析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工作原理,并从特殊到一般形成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模型。
应用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
学生应用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预测与分析锌-硫酸铜原电池。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认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学生发现单液电池的缺点,并改造单液电池的活动,认识双液电池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对双液电池装置中各个部分作用的认识形成对原电池构成要素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将学生的思考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原点的构成要素。
设计双液电池
学生应用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原电池构成要素的认识,设计双液电池(Fe3+与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并通过活动,体会原电池设计的一般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同学们不同的设计方案,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