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章复习(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选择性必修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5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本节课通过烟气中的SO2通入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溶液,分析了弱电解质的判定、酸性强弱比较和反应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2.让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看到宏观物质和现象,想到微观粒子,进而想到粒子的反应和变化,进而想到平衡和平衡移动,并以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解释宏观物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做到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教学重点:判定弱电解质的模型和酸的相对强弱模型
教学难点:SO2通入Na2CO3溶液的具体反应过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
引入
【引入】
Na2SO3常作织物的漂白剂和食品的抗氧化剂。但Na2SO3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因此自然界中几乎没有稳定存在的Na2SO3,只能通过制备来获得。
文献表明: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可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制备无水Na2SO3,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面对这份文献,同学们有什么想要质疑的、探究的呢?
【活动】在吸收塔环节,同学们想要探究的是:一、
H2SO3可能是弱酸,为什么能制CO2,如何证明?二、为什么生成的是NaHSO3,而不直接生成Na2SO3?如何控制条件生成NaHSO3?
环节二
H2SO3可能是弱酸,为什么
能制出CO2,
如何证明?
【活动】如何证明H2SO3是弱酸?
【探究】从章引言和节标题可以看出,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醋酸分子电离成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醋酸分子。水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结合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生成醋酸分子,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显碱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电离平衡还是水解平衡,其本质是相同的,就是“弱电解质”。所以确定平衡、通过改变条件调控平衡移动、发生化学反应是本章的主旋律。
【小结】H2SO3是弱酸的思维模型:
存在电离平衡,1.查找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来确定其为弱酸。2.测稀溶液的pH
。3.等c、等V的H2SO3
、
H2SO4
对比。4.等pH
、等V
的H2SO3
、
H2SO4对比。对比的内容可以是酸的通性,如与金属反应的快慢、产生氢气的体积多少,消耗碱的物质的量等。
存在水解平衡:注意H2SO3一级电离出的是亚硫酸氢根离子,能证明亚硫酸氢根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就可以证明H2SO3是弱酸。
【活动】如何证明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
【探究】
方案1:原理:测量亚硫酸、碳酸的pH
方案2
原理:较强酸制备较弱酸
方案3:原理:比较电离常数Ka1
【小结】依据证明弱酸的模型就可以.
环节三
为什么生成的是NaHSO3,而不直接生成Na2SO3?
如何控制条件生成NaHSO3?
【活动】生成NaHSO3
比生成的Na2SO3的优点是什么?
【探究】生成Na2SO3的缺点:反应初期,
Na2CO3大量,SO2与Na2CO3反应可以生成Na2SO3,但同时生成了NaHCO3。一方面使产物不纯,另一方面即便分离提纯,也会造成钠元素的损失。
生成NaHSO3的优点:一方面碳元素转化为CO2,溶液中所得产物纯净,易于分离,生成的亚硫酸氢钠再和氢氧化钠反应就能生成亚硫酸钠。最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能尽可能多的吸收烟气中的SO2,充分利用原料,使其中的钠元素最大限度的利用
【小结】从工艺上讲不直接生成Na2SO3。
【活动】如何控制条件生成NaHSO3?
【探究】从H2SO3、HSO3-、SO32-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图可知,NaHSO3
在pH为4~5之间时物质的量分数最大
【小结】控制pH为4~5之间即可
环节四
总结
总结1:本节课通过烟气中的SO2通入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溶液,分析了弱电解质的判定、酸性强弱比较和反应的具体过程。学习了本章内容,我们更容易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这种反应与平衡与生命活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
总结2:建立了如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看到宏观物质和现象,想到微观粒子,进而想到粒子的反应和变化,进而想到平衡和平衡移动,并以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解释宏观物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判定弱电解质的模型和酸的相对强弱模型。切实做到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1
2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章复习(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选择性必修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5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本节课通过加入过量氢氧化钠,让学生从亚硫酸钠结晶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了晶体生成的原因,实现了工业废碱渣中Na元素的最大利用。
2.定性方面:改变条件(c、T),对三大平衡(电离、水解、溶解)进行调控,让学生从粒子、反应、平衡视角,建立粒子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3.定量方面: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电荷守恒、元素质量守恒的变化情况,并对产品定量测量。
教学重点:亚硫酸钠晶体生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亚硫酸钠产品定量测量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
引入
【引入】上一节我们提到:Na2SO3(亚硫酸钠)常用作织物的漂白剂和食品的抗氧化剂。但Na2SO3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因此自然界中几乎没有稳定存在的Na2SO3,只能通过制备来获得。
本节课我们要解决中和塔和固体制备环节同学们想要探究的问题:一、如何控制条件生成Na2SO3固体?二、如何测定产品的纯度?
环节二
如何控制条件生成Na2SO3固体?
【活动】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NaHSO3为什么能和NaOH
反应?
【小结】NaHSO3溶液中存在HSO3-离子的电离平衡,HSO3-离子电离出H+离子和SO32-离子,OH-与H+反应,
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活动】依据H2SO3溶液中三种主要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分布图,如何控制NaOH的加入量?分析此过程中,钠元素和硫元素质量守恒的变化过程。
【小结】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监测溶液的pH,当pH大于9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
总结
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分布图的功能
1.不同pH时三种主要存在形式的
相对多少
2.
HSO3-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3.
H2SO3的电离常数Ka1和Ka2
【活动】已知,Na2SO3·7H2O
和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溶液中如何获得无水Na2SO3?
【探究】将中和塔中得到的Na2SO3溶液,加热浓缩至有大量固体析出,高于34℃过滤,过滤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无水Na2SO3固体。
【活动】实际生产时,中和塔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分析过量的NaOH对Na2SO3晶体析出的作用。
【探究】NaOH过量的原因有两个:因为体系中存在
Na2SO3
的溶解结晶平衡,NaOH过量使c(Na+)增大,上述平衡逆向移动,便于Na2SO3
的析出。这是主要原因。
【活动】有文献指出,Na2SO3在溶液中加热浓缩析晶时,会对产品的纯度产生影响,探究实验: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读图
分析实验过程,解释pH为什么会逐渐变小?并设计实验证明纯度降低的原因。
【探究】pH为什么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温度升高,亚硫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另外,亚硫酸根离子有较强的还原性,在加热过程中,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浓度降低,其水解平衡逆向移动,碱性减弱。
pH为什么会逐渐变小是以上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温度恢复到25℃时,④的pH比①的小,充分证明发生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的反应。
【小结】实验设计:
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环节三
如何测定产品的纯度?
【活动】实验原理
【探究】滴定开始时,酸性KIO3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碘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当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结束(反应终点),再加入的半滴KIO3溶液时就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为:碘酸根与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到达滴定终点。
【小结】碘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配比是1:3的关系。
【活动】实验仪器
【小结】酸性KIO3溶液具有氧化性,一般酸或氧化剂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Na2SO3产品液放入锥形瓶中。
【活动】终点判定
【探究】(1)什么物质可以做指示剂?
因为多加的半滴碘酸钾就会与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所以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
(2)
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加入半滴酸性KIO3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且半分钟不变色
【活动】纯度计算
【小结】产品中Na2SO3(M
=
126
g/mol)的质量分数:
KI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消耗KIO3溶液体积的为y
乘以10-3
L,扩大3倍是亚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再乘以126
g/mol,是样品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再比上0.1260g,乘以100%,可得答案3xy×100%。
环节四
总结
总结1:如何认识复杂体系的离子反应和平衡?
纵观两节课,在吸收塔通过二氧化硫和碳酸钠的反应,揭示了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及亚硫酸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的具体过程
总结2:在中和塔,通过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从亚硫酸钠结晶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了晶体生成的原因。实现了工业废碱渣中Na元素的最大利用,并生成产品。
总结3: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定性方面:我们改变条件(c、T),对三大平衡(电离、水解、溶解)进行调控,从粒子、反应、平衡视角,建立粒子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定量方面:分析以上过程中,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电荷守恒、元素质量守恒的变化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对产品定量测量。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