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知识点和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知识点和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27 15: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
知识梳理
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燥的烧杯,烧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在烛焰上方罩上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在烛焰上方罩上白瓷碗,底部会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铁水变钢锭 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 、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等。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如生鸡蛋变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 、火柴燃烧 、 树叶颜色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碱中倒入白醋、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烧制陶器、铁生锈等。
填空题
物质变化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 );另一类是产生( ) 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 )、( )等现象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采用( )、( )、( )等方法改变蜡烛的形态,通过( )的方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小麦经过加工可以得到( );面粉经过加工蒸熟后会变成( ),前者,仅仅改变了小麦的( ),后者不仅仅改变了形态,还生成了( )。
蜡烛燃烧既有( )变化,又有( )变化。
生鸡蛋浸没在白醋中,会发现有很多小气泡,这是产生了( )。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一种( )变化。
选择题
( )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A. 花儿开了B. 糖溶成糖水C. 鸡蛋被煮熟
( )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A. 把蜡烛切成几段B. 燃烧蜡烛C.蜡块做成蜡烛
俗话说:“生米煮成熟饭”,这是( )的变化。
A. 生成新物质B.没有生成新物质C. 没有发生变化
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
蜡烛融化B.铁水变钢锭C.馒头发霉
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馒头发霉C.白糖加热至焦黑
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面粉做成馒头C.溶解盐
烧开水时有白雾产生这个活动中( )新物质。
A.产生B没有产生
8、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干冰灭火器喷出的物质B.海水晒盐C.酒精燃烧
判断题
云、雾、雨、露、霜、雪、冰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把铁矿炼成铁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把铁熔化成铁水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食物进入人体后,食物发生的变化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修建马路时,建筑工人利用水泥、卵石、水等建成坚固的马路,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始终不会发生变化。( )
若物质发生变化要产生新物质,一定会发光发热。( )
根据下列现象给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填序号)五、实验题
活动探究:白糖的变化。
活动目的:对两种变化的认识。
活动材料:白糖、三脚架、燃烧皿、酒精灯、火柴。
活动步骤:
、将白糖加热至熔化,我看到的现象是( )。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活动总结:根据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我认为:白糖加热后熔化为糖水是( )变化,白糖加热后变成焦黑状物质是( )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新物质、新物质、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2、加热、折断、粉碎、点燃;3、 面粉、馒头、形态、新的物质;4、形态、产生新物质;5、新物质;6、形态。
二、选择题
1、B;2、A;3、A;4、C;5、B;6、C;7、B;8、C。
三、判断题
1、错误;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错误。
四、填表题(填序号)
没有产生新物质:1、2、4、5、8
产生新物质:3、6、7、9
五、实验题
(1)、白糖加热后熔化为糖水。
(2)、白糖加热后变成焦黑状物质。
? ? ? ? ? ? 形态、产生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