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
zx xk
知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知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三、 陷贼与为官(45—48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出生入死、历经磨难、忧国忧民
四、 漂泊西南(49—59岁逝世):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平和安静、轻松自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登岳阳楼》
辗转流离、生计无着、贫病交加、饱尝世态炎凉, 仍忧国忧民
蜀 相
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 相
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析一析
1、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是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为什么?
2、找出概括诸葛亮功业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事件?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蜀相?这样的蜀相结局如何?
出师未捷身先死
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第六次出兵伐魏,与司马懿的军队在陕西渭南对垒,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多次挑战,并把巾帼妇人之服送给司马懿来激怒他,但司马懿坚不出战。诸葛亮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这年八月,病死在五丈原的军营中,死时才54岁。
2、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丞相祠堂何处寻” 中“寻”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6
论世
1、表现了自己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
2、对英雄寂寞的感伤叹惋;
3、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
4、对世无英才的慨叹,表现了诗人对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向往;
5、表现了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思。
25
探究主旨
说一说,秀一秀
拓展迁移:
杜甫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又是什么样的呢?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为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问题:运用“知人论世” 的方法,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课后作业
试一试,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