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离子反应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4 离子反应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7 10: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4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学期

课题
离子反应(1)
教科书
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知道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本质是离子浓度的降低。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借助平衡常数K的大小,从反应限度角度认识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交流研讨
分析理解
学习理解
提供5个常见离子反应实例,代表了离子反应的四类反应条件,引导学生交流、研讨,总结出离子反应能够进行的条件,揭示这些条件的本质,是使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的浓度降低,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离子反应发生的四种常见条件类型,逐一用实例进行分析解释,每一种条件类型,都抓住了“离子浓度降低”这一反应结果。并对每一类条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认识离子反应的趋势较大这一特点;复分解反应中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实质依然是生成弱电解质;电解池、原电池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大多数都是离子反应。
将离子反应这一知识应用于“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这一问题,进行举例和判断。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5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学期

课题
离子反应(2)
教科书
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在物质检测中的应用,学会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对滴定突变范围与指示剂选择的理解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复习与引入
提出定性检验问题及解决问题
提出定量检测问题及全面展开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测盐酸中H+浓度的方法
课堂小结
复习离子反应第1课时内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条件的本质,引入离子反应在离子检测、除杂、制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如何判断某失去标签的溶液是H2SO4还是HCl?从而聚焦到SO42-、Cl-的检验方法及试剂选择的问题上。
先提出问题:如何定量测量盐酸未知液中H+浓度?
测量原理分析:利用H+与OH-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的定比关系,可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酸溶液的浓度。
实验仪器介绍: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介绍:图片展示、语言描述结合视频观看,多种信息呈现帮助学生认识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实验反思:以中和滴定pH曲线图为证据,认识指示剂选择的可行性。
全面呈现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