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8 17: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昌吉州教育共同体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 ②功臣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
3.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4.《史记》:“……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材料所反映的官职与秦朝官职相同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6.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7.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
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加强军事上的控制
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D.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8.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这种中枢结构始于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9.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10.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D.存留察举制痕迹
11.明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形式为“内阁票拟——皇帝或皇帝授权太监批红——六部执行”为主,出现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但明朝统治仍然延续的“荒诞奇迹”。“荒诞奇迹”的出现反映了
A.明代政治局势的混乱 B.官僚政治的成熟
C.内阁与宦官互相牵制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2.内阁制度和军机处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3.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促使古希腊民主政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B.较发达的海外贸易和商业
C.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D.城邦制度的形成
14.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把雅典民主政治描写为穷人对富人的专政。该“描写”实质上
A.表明雅典公民权得以扩大 B.雅典社会矛盾日趋激烈
C.是对伯利克里改革的批判 D.指出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15.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在阿吉纽西战役中打败斯达巴人。政客们却以阵亡将士尸首未能及时收回为由, 对10名海军将领提出诉讼,公民大会判处其中9人死刑;时任大会主席的苏格拉底最终抵制此判决,投下反对票。据此可知,苏格拉底抵制该判决的理由可能是
A.公民大会的判决被政客们操纵 B.公民大会的判决程序违反规制
C.公民大会无权进行该诉讼程序 D.公民大会的民主性质名存实亡
16.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 B.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
C.维护了罗马帝国统治 D.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17.《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A.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由平民代表参与修订
C.平民和贵族政治平等 D.平民维护自身权利有法可依
18.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A.主张无证据不定罪 B.主张重罪轻罚
C.还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D.维护贵族利益
19.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是
A.国王 B.内阁 C.议会 D.法院
20.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英国国王王有权解散议会 ④内阁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英国威廉三世当政期间(1688~1701年),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而变成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为国王提供咨询。这表明当时
A.内阁权力超越国王 B.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C.议会成为行政机关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22.孟德斯鸠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一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为
A.实行邦联制 B.确立三权分立 C.实行联邦制 D.加强中央集权
23.2019年2月15日,特朗普借美墨边界墙问题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众议长佩洛西和民主党领袖舒默立即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紧急状态声明是对美国宪法的“巨大暴力”,“这是一位失望的总统在夺权”。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  )
A.众议院与参议院已分道扬镳 B.总统享有紧急法令发布权
C.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 D.三权分立提高了行政效率
24.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25.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26.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但各国模式又不完全相同,其共同点不包括
A.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B.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C.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D.法律规定议会享有立法权
27.威廉一世皇帝被称为“骑士皇帝”,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已走上现代资本主义道路 D.将军把持了国家政权
28.德意志在平均劳动时间方面,由1872年每周72小时下降到1914年每周57小时,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产业工人实际工资在1871年至1913年之间翻了一番。人口平均寿命由1871年的37岁上升到1910年的47岁。这可以说明
A.君主立宪政体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 B.德国军国主义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C.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 D.工业化奠定了德国民主改革的基础
29.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30.在—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淸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这表明
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 B.英国希望建立中英平等外交关系
C.清政府外交近代化意识滞后 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出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4分)
(2)图三揭示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怎样的改革?有何影响?(4分)
(3)图四中的机构是清朝哪位皇帝设置的?有何影响?(4分)
(4)从图一到图四,指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演变的规律是什么?(2分)
32.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在如此狭小的国土上,每一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材料二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三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1)根据材料一能得出希腊城邦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三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3)根据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过程?(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4分)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4分)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6分)
2020-2021学年度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卷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A正确;西周分封制下,平民没有受封权力,排除B、C、D。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中国人的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因此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C正确;AB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排除;个人观念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B
【解析】
【详解】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意味着皇帝总览全国大权,B正确;勤政与题无关,排除A;题干未涉及地方官员失职相关信息,排除C;D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央集权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排除。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可知此官职管理全国“上”“下”“内”“外”事物,与秦朝丞相掌管全国政务相符,故A正确;太尉掌管全国军务,与题意不符,排除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与题意不符,排除C;郡守管理本郡政务,与题意不符,排除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因此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指的是郡县制,故选B项;分封制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为汉初推行的制度,行省制首创于元朝,排除A、C、D三项。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为地方行政官员,同时在各州郡设置通判监督、牵制知州,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因此选D。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以加强军事上的控制,因此选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A选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决策机构是中朝,而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中朝,故此中枢机构开始于西汉,答案为B;ACD均没有设置,排除。
9.B
【解析】
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称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使之相互的牵制,同时有提高了效率,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说的是宋朝的情况;D项是东汉时期的行政机构。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察举制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有相似之处,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员,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中“兼顾”“有时”表明,科举制的录取方式较为灵活,排除B;考试程序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内阁票拟——皇帝或皇帝授权太监批红——六部执行”可知明代国家治理上形成了一套功能运行相对稳定的中央官僚体制,因而造就了明朝统治的“荒诞奇迹”,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明朝政治局势混乱,排除。C项,题干涉及六部,并未强调内阁权力与宦官势力的制约,排除。D项,君主专制强化虽是明代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但题干并未直接体现君主的权威,排除。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明废丞相,把中央大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对皇帝直接负责,避免了丞相的专权,目的是加强皇权;清朝的军机处把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职权合而为一,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效率,便于皇帝集权。故都是为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13.A
【解析】
【详解】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是中国的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BCD都与希腊有关,排除。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穷人对富人的专政“反映了雅典城邦公民直接参政、议政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的现象出现。据此可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指出了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民权扩大的过程,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材料所述现象并非伯利克里改革导致的,C项错误。
1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政客们却以阵亡将士尸首未能及时收回为由, 对10名海军将领提出诉讼,公民大会判处其中9人死刑”可知,这时期的海军将领应是城邦英雄,而政客们操纵公民大会对10名海军将领提出诉讼,使得公民政治生活出现了抛弃正义原则的现象,因此A项符合材料情绪体验,A项正确;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材料所述内容没有体现公民大会的判决程序违反规制的现象,B项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可以对雅典的大事进行最终裁决,所以有权进行程序诉讼,C项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机关,说其名存实亡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表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故B正确;《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故A错误;C材料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编写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D选项万民法形成于罗马帝国时期,并且与材料的《十二铜表法》的描述,并无直接联系,故错误。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罗马人原来通行习惯法,没有行诸文字。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群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使平民维护自身权利有法可依,所以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并未损害贵族的私有财产权;B选项不是《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的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罗马共和国是贵族专政的国家,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平民和贵族的政治地位并不平等。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8.A
【解析】
试题分析: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上,所以选A。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C项未体现;D项说法是正确的,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被保护人制度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19.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权力法案》的主要内容限制王权,肯定的是议会主权,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0.C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上台组阁,首相是由议会选举中多数党的首领担任,因此①项正确;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因此②项正确;首相领导的内阁掌握行政权,并且首相可以通过领导的多数党在议会中获得立法创意的权力,因此④项正确,故选C。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因此③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
21.B
【解析】
根据“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为国王提供咨询”说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内阁是掌握行政权力的机关,C错误;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故D错误。
22.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而这一学说最早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以实现,故选B;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制,排除A;CD两项虽然都是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但材料强调的是对分权的理解,故排除。
23.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特朗普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结果遭到众议院和在野党的反对,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众议院与参议院的意见分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没有说明总统享有什么权力,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D项错误。
24.A
【解析】
17~19世纪,欧美逐步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而中国却在强化君主专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反差是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故A项是根源;B项不是根源,是反差的反映,故错误;A项是欧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之一,故错误;D项叙述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根源”。“根源”即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般从经济角度考虑。
25.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选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选项排除。
26.C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提到,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但各国模式又不完全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只符合法国、美国、德国,不符合英国,故选C项。分权制衡机制属于相同点,故A项排除。选民选举产生民意代表,也属于相同点,故B项排除。议会享有立法权,在四国宪法都有规定,故D项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特点
27.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骑士皇帝”“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等信息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A正确;B项无法体现“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政治是不完善的代议制,并没有走上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联系所学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分析解答。
28.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故选A项,排除D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特征,但军国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经济军事化,并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排除B项;材料并未把德国工业与美国工业作对比,排除C项。故选A。
29.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人们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五口通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体现了人们国家主权意识的不断增强,AB两项只是具体条约的影响,无从体现人们认识的变化;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排除C。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不平等条约
30.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建交互派使节是近代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而清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这说明清政府外交近代化意识滞后,C正确;《天津条约》并非是平等条约,A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31.(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2)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于皇帝。①皇权加强;②皇帝政务繁忙,身心疲惫
(3)雍正。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①皇权不断加强;②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信息可得出分别是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2)从图上三皇帝直接负责六部可以看出,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于皇帝。根据所学可得出有皇权加强、皇帝政务繁忙,身心疲惫。
(3)根据所学军机年是雍正时期设立的。根据所学可得出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根据所学可得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32.(1)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 每一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并结合所学概括得出。
(2)根据材料“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并结合所学从民主的范围、方式等角度回答。
(3)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33.(1)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权。
(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3)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或联邦共和制);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可得出是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权。
(2)根据材料“应操于联邦国会”“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以及材料中对行政、司法、立法权的规定,可得出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3)根据所学可知,近代英国与美国建立的分别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反映了人类社会往民主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