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4岁丧父,母贤淑,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
【
欧阳修】
欧阳修:
初贬夷陵
益慎职
又贬滁州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再贬蔡州
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
奋力拼搏
安于职守
与民同乐
?
青年
中年
晚年
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文章背景
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
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著有《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代表作】
字词注音
初谪(zhé)滁山
颍(yǐng)水
此庄生所诮(qiào)
涿(zhuō)鹿
轩裳珪(guī)组
恻(cè
)然
赐其骸(hái)骨
偿其夙(sù)愿
佚(yì)
讫(qì)无称焉
《六一居士传》
文章结构
第一段:更号“六一居士”
第二段:“六一”之乐
第三段:“三宜”去
(离职,隐退)
问题探讨
1、作者为何自命名为“六一居士”?
2、“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
3、对于居士而言,什么为累?什么为乐?他要做怎样的选择?
第一段
更号“六一居士”
第一段字词解析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退休
谪:贬官
3、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古:隐退闲居
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
2、既老而衰且病
既……而……且……:又……又……又……
本段特殊句式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被动句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状语后置句
翻译: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又年老又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第二段
“六一”之乐
“六一”何所指?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六一”=五____+一_____
物
老翁
第二段字词解析
1、何谓也?
译:讲的是什么呢?
“谓何也?”(宾语前置句)
2、是为五一尔,奈何?
尔:通“耳”,罢了。奈何:怎么样?
3、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为:只是。(表判断)
状语后置句
4、是岂不为六一乎?
是:代词,这
岂不……乎?:难道不是……吗?
以:把,介词。
作者自命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一如客人的理解吗?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姑且用
(它)
来标志我的乐趣罢了。”
7、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畏:害怕
走
8、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姑且
以:用来/用(它)
志:标志,记录
尔:通“耳”,罢了
(……也,表判断)
第二段字词解析
古——跑
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翻译: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译文:“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有一万卷书,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一壶好酒。”客人问:“这只是五一罢了,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变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到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避。”居士说:“我本来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专心至极,不受外物干扰。
其乐无穷,沉浸六一之乐。
9、吾之乐可胜道哉
乐:乐趣
胜:尽
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
10、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方:正当
其:指作者自己
得意:
获得乐趣
1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状语后置)
虽:即使。 阅:观看。
12、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足:能够
喻:形容
其:自己的
适:舒适
译文:客人说:“你的乐趣怎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翻译:“客曰:‘其乐如何?’……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用原文回答)
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患:忧虑
不得:不能
累
: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
定语后置,应“为吾累者之世事众也”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
(原因)是给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
“世事之累”体现在哪里?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
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大者:大的方面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劳累
形:身体(状语后置)
病:名→动,生病
已:已经
悴:憔悴
译文: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翻译:“其大者有二焉,……尚何暇于五物哉?”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已经64岁,自24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40年。他以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了。更何况,40年中,党争激烈,他也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逝世,无子嗣,侄子英宗继位。对于英宗该如何称呼自己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赵允让,就成了一个问题。
宰相韩琦、副宰相欧阳修都认为应该称父亲,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儒家顽固派大臣却认为应该按儒家的宗法制度称伯父。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退休;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17、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乞:请求
一日:一旦,某一天
恻然:恻隐之心
哀:哀怜
18、庶几偿其夙愿焉
庶几:大概,差不多
夙愿:平素的愿望
19、此吾之所以志也
(……也,表判断)
……的原因
20、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子:您
累:使……劳累
其:自己的
21、累于彼者已劳矣
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彼者:官场
22、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置:停止
足:值得
较:计较
对于居士而言,什么为累?什么为乐?
居士以官场为累,以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于五物为乐。
“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译文:虽然这样,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大概就有希望实现自己往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
、官服、符信、印绶使自己的身体的身体劳累,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使你身心疲惫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不值得计较的。”
翻译:“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苏辙、范仲淹、欧阳修在文章中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
《黄州快哉亭记》: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你所认为的“快乐”是什么?
第三段
“三宜”去
欧阳修的选择——“去”
(1)“老而休”
(2)“讫无称”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求福辞祸,乃人之情也哉!
心意坚决!
第三段字词解析
1、已而叹曰
已而:不久之后
2、夫士少而仕
士:读书人
仕:做官
3、吾素慕之
素:一向
慕:羡慕
4、宜去一也
宜:应当
去:离职
5、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乃:(连词)表假设,如果
以:凭借
筋骸:身体
过分
古:过多的/
今: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大概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向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如果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翻译第三段:
写法赏析
主客问答: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这种形式借问答层层推进,使文情顿生波澜,变呆板为活泼,化沉闷为轻松。形成所谓“举重若轻”、“娓娓道来”的风调。
1、本文以
为题,行文中极写“六一”带来的闲情雅致,中心意旨却并不在
,
而在于表明
。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本文的题面虽然是传,但它却采用了赋体
的形式,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活泼多姿。
小结
表现作者晚年寄情外物的乐趣
渴望辞官归老的心情
“六一居士传”
主客问答
1.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体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贬谪,降职远调
B.是岂不为六一乎
岂:难道
C.子欲逃名者乎
名:名声
D.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聊一聊
D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B.“六一居士”中“六一”指的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翁一人;
C.欧阳修不断更换称呼的原因是:想借此扩大自己的名声;
D.欧阳修曾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他对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充满向往。
C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答案:
(1)读书人年轻时出来做官,到老了退休,大概不一定要等到七十岁吧。
(2)即使在洞庭的原野演奏九韶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