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世说新语》同步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文章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以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B.《咏雪》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引出“咏雪”的事件,渲染谢太傅一家融洽的氛围。
C.“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2. 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 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4. 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
A.夕阳/西下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归雁/洛阳边 D.元方入门/不顾
5.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6. 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 ? ? ?儿女:子女
B.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拟:相比
C.尊君在不? ? ? ? ?不:同“否”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 ?舍:舍弃
?7. 与“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委托 B.委罪 C.政委 D.委弃
8. 与“太丘舍去”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去伪存真 B.去世
C.两地相去四十里 D.去年
9.
二、阅读欣赏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②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③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④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二) 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③诏,而深奇?④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③应:回答。④奇:认为与众不同。
(1)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 ?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与儿女讲论文义? ? ? ? ? ? 儿女:儿子和女儿。
C.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 ? 差:大体,差不多。
D.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对:回答。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说说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和黄琬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分别妙在哪里。
(4)谢太傅和黄琼这两个人物在文中都起到了衬托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三)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约定) B.去后乃至(才)
C.友人惭(感到惭愧)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2)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 ? 三人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 ? 吾日三省吾身
C.元方时年七岁? ? ? ? ?学而时习之
D.过中不至? ? ? ? ? ? ? ? 仁在其中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守信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可表明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C.结尾“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陈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了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本文虽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
12.在下文情境中,假如你是那个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满面春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世说新语》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文章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以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B.《咏雪》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引出“咏雪”的事件,渲染谢太傅一家融洽的氛围。
C.“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答案】A
【解答】
A项,“《陈太丘与友期行》”错。应为“《咏雪》”。
?
2. 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C
【解答】
C项,“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故断句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3. 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答案】A
【解答】
例句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A项,词义为:大体使人满意。差,大体。
B项,词义为: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差,高低。
C项,词义为:成绩不好。差,与“好”相对。
D项,词义为:被单位派出去做事。差,被派遣。
故选A。
?4. 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
A.夕阳/西下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归雁/洛阳边 D.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D
【解答】
D项,句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元方”为主语,“入门不顾”是谓语,主谓间应停顿。故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元方/入门不顾。
5.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答案】B
【解答】
"撒盐空中” 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6. 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 ? ? ?儿女:子女
B.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拟:相比
C.尊君在不? ? ? ? ?不:同“否”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 ?舍:舍弃
【答案】A
【解答】
A项,句意: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7. 与“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委托 B.委罪 C.政委 D.委弃
【答案】D
【解答】
例句的意思: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委,舍弃。
A项,词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委任。
B项,词义:推脱罪行。委,推脱。
C项,词义:委员会的成员。委,指委员或者委员会。
D项,词义:抛弃不顾。委,舍弃。
故选D。
8. 与“太丘舍去”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去伪存真 B.去世
C.两地相去四十里 D.去年
【答案】B
【解答】
例句的意思是: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
A项,去伪存真: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去,去掉。
B项,去世:离开人世。去,离开。
C项,两地相去四十里:两地的距离相隔四十里。去,指距离。
D项,去年:过去的一年。去,过去的。
故选B。
?
9.
二、阅读欣赏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②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③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④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答案】
(1)①大体,②趁、乘,③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④舍弃
(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您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
(3)B
(4)第一问: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第二问:【示例一】不矛盾。“元方时年七岁”,因为生友人的气而“入门不顾”,体现了孩童的单纯而非言行不一。
【示例二】矛盾。元方对惭愧的友人“入门不顾”,也是“无礼”的行为,一方面指责友人的“无礼”,一方面自己行为“无礼”,是言行不一的体现。
【解答】
(1)①句意为: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②句意为:乘风飞舞。因:趁、乘。
③句意为:令尊在不在?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④句意为:丢下我走了。委:舍弃。
(2)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
②期:约定。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日中:正午时分。
(3)B项,表述错误,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4)第一问,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分析得出,元方是从“无信”和“无礼”两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第二问,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认为矛盾,也可以认为不矛盾,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合理的理由即可。如认为不矛盾,可从元方当时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因为生父亲友人的气而“入门不顾”,体现了孩童的单纯,谈不上言行不一等角度阐述理由;如认为矛盾,可从元方从“无信”“无礼”两个方面批驳了友人,但当友人知错“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这也是“无礼”的行为,是言行不一的体现等角度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二) 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③诏,而深奇?④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③应:回答。④奇:认为与众不同。
(1)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 ?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与儿女讲论文义? ? ? ? ? ? 儿女:儿子和女儿。
C.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 ? 差:大体,差不多。
D.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对:回答。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说说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和黄琬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分别妙在哪里。
(4)谢太傅和黄琼这两个人物在文中都起到了衬托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B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起舞。
(3)相比“撒盐空中”,谢道韫的比喻极妙,因为柳絮呈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日食后,太阳大部分被遮挡,剩下的部分是弯弯的,明亮的,黄琬妙在用平常熟悉的新月形容日食后的情形,形象之极,生动之极,让祖父黄琼恍然大悟,解了应对之围。
(4)谢太傅虽未做评定,但从“大笑乐”可见他对谢道韫的答案很满意;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也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黄琼为东汉名臣、魏郡太守,尚不知如何描述日食的状况,七岁的黄琬却能脱口而出,帮他解了围,从此他对黄琬“深奇爱之”,更衬托了黄琬的聪慧善辩。
【解答】
(1)B项,句意是:和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
(3)结合文段(一)内容可知,“未若柳絮因风起”中,谢道韫把北风吹起的漫天飞雪比作柳絮,堪称契合无间;既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又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结合文段(二)内容可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中,黄琬把日食后的样子比作新月,以平常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既生动形象,又能让人抓住事物的根本,这让祖父黄琼恍然大悟,轻松解了应对之围。
(4)文段(一)中,谢道韫说完“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后,“公大笑乐”,从谢太傅的反应来看,他对谢道韫的答案是满意的;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由此可见,作者用谢太傅这一人物衬托了谢道韫的才气。文段(二)中,黄琼是东汉时期的名臣,自是才能出众之辈。“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黄琼尚不知如何描述日食的状况,而“琬年七岁”,脱口而出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令黄琼大惊,从此他对黄琬“深奇爱之”,这更衬托了黄琬的聪慧善辩。
?
(三)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约定) B.去后乃至(才)
C.友人惭(感到惭愧)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2)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 ? 三人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 ? 吾日三省吾身
C.元方时年七岁? ? ? ? ?学而时习之
D.过中不至? ? ? ? ? ? ? ? 仁在其中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守信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可表明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C.结尾“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陈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了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本文虽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D (2). A (3.) C
(4)正午过后(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而(自己)先走了,(他)走后人才到。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解答】
(1)D项,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2)A项,都是“出行”的意思。
B项,太阳/每天。
C项,当时/按时。
D项,正午/中间。
故选A。
(3)C项,“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错误。“入门不顾”表现的是元方对友人的不守信,不讲礼貌的行为的抗议和蔑视。
(4)中:正午。至:到。舍:舍弃。去:离开。
(5)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答合适,可从友人“无信”“无礼”在前,所以无需以礼相待的角度作答。如答不合适,可从对方毕竟是长辈且已认错,陈元方做法有些过分的角度作答。
?三、综合性学习
12.在下文情境中,假如你是那个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满面春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答案】
老奶奶,您好,房子我租下了,我今年5岁,没有小孩,只带了两个大人。
【解答】
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用礼貌机智的语言说服老太太即可,根据“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可知,此处小男孩说的话应该是幽默风趣的,注意语言连贯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