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为了比较脂肪、糖类和蛋白质所含能量的多少,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量是
A.燃烧的时间 B.燃烧物的质量
C.水的质量或体积 D.水的最高温度
2.蔬菜、水果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主要原因是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必需的( )
A.油脂 B.维生素
C.蛋白质 D.淀粉
3.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②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4.下列营养素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且不需要消化就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是( )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淀粉、脂肪、蛋白质
C.葡萄糖、维生素、脂肪
D.膳食纤维、维生素、水
5.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贫血时,会导致头晕乏力、脸色苍白,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过多
B.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分解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被腐蚀
D.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都呈白色症状,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
6.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
B.口腔→小肠→胃→咽→食道→大肠→肛门
C.口腔→食道→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下列消化液和对应能消化的三大营养物质,匹配错误的是( )
A.唾液——淀粉 B.胃液——蛋白质
C.肠液——淀粉、脂肪、蛋白质 D.胆汁——脂肪、蛋白质
8.下列呼吸器官中又属于消化道的是( )
A.咽 B.喉 C.肺 D.鼻
9.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结构和特征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C.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0.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活动示意图。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B.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二、填空题
1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12.消化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共同完成对食物的________和对营养物的________。________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13.脂肪消化吸收后可被 利用,也可由血液运输到 贮存起来。
14. 是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 % 以上。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
15.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 、数量 、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 ,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 ,即所谓平衡膳食。
三、探究题
16.小胖同学想研究一下胃液的消化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A.淀粉糊 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1)实验设计:①采集胃液。②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应选择实验材料中的_________(选填“A”、“B”或“C”),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③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
甲
乙
丙
实验材料
2ml
2ml
对照试剂
(Ⅰ)
(Ⅱ)
温度环境
(Ⅲ)
在上表中甲试管对应的(Ⅰ)加入2ml____________,乙试管对应的(Ⅱ)加入2ml蒸馏水。该同学认为甲、乙试管的温度环境(Ⅲ)应是放在室温下静置约20~30分钟,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觉得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学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鲜唾液、清水以及试管若干。
(实验步骤)
(1)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 。
(2)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同时应向B试管加入 。
(3)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
(实验结果及预测)
(4)若A试管中颜色变为蓝色,B试管也变为蓝色,说明 。
(5)若A试管中 ,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四、简答题
18.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如图甲。小科取食花生后在口腔中形成的食糜流经图乙所示的消化道。图丙为心脏结构图。
(1)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填序号)。
(2)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使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_____(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19.如图甲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乙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心脏的不同部位。
(1)图甲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______.
(2)葡萄糖最终在______处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
20.请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回答。
(1)图中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口腔中,淀粉在唾液________酶的作用下,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
(2)蛋白质在消化道的[C]________开始被消化。
(3)图中D代表的消化器官是____________。
21.2016 年底,一篇“小苏打能饿死肿瘤细胞”的文章引发了大众的热议.文中介 绍到,插管化疗栓塞术 (TACE)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到肿瘤的供血血管,以适当的速度注 入适量的栓塞剂,使血管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而小苏打则是配合抗肿瘤药物进 行栓塞,加快被栓塞肿瘤细胞的缩小,目前此项技术主要用于肝癌(恶性肿瘤)的治疗.
(1)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都需要葡萄糖,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栓塞 的血管应该是 _____ (选填“动脉”或“静脉”)血管.
(2)直接饮用小苏打后也会有少量小苏打进入肿瘤细胞,请写出肺癌患者经肠道吸收的 小苏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的最短途径:小肠的毛细血管 → _____→肺 部毛细血管.
22.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了解消化系统结构与合理营养的知识,有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请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一层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__.第五层食物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则是图的[______]______;
(2)在消化过程中,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在此部位中含有由⑤分泌的______、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______;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提供丰富的______;
(4)小敏最近在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你建议她应该多吃第______层食物。
参考答案
1.A
【分析】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详解】
为了比较脂肪、糖类和蛋白质所含能量的多少,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量是燃烧的时间,但是比较脂肪,糖类和蛋白质所含的能量,需要称量物质燃烧前后的质量,水的质量或体积,比较水的温度升高的变化,同时,水的最高温度与测定前温度的差值,通过计算各种物质的热量值,从而比较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能量的多少。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能量的测定。
2.B
【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糖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据此作答。
【详解】
A.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肥肉中含丰富的脂肪,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蔬菜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B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C不符合题意;
D.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馒头、米饭等粮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3.B
【解析】
试题分析: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4.A
【解析】
【分析】
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详解】
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故A符合题意;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故B不符合题意;葡萄糖、维生素可以直接吸收、脂肪需要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才能吸收,故C不符合题意;膳食纤维不被人体吸收,促进胃肠的蠕动、维生素、水可以直接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A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解答;根据消化酶的特性解答,①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②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③酶有最适温度(或者范围);根据龋齿形成的原因和牙齿的卫生保健知识解答;根据白化病患者的形成原因解答。
【详解】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铁缺乏会患贫血,故A符合题意;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故B不符合题意;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 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故C不符合题意;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都呈白色症状,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6.D
【解析】
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所以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D
【解析】
【分析】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详解】
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A正确;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肠液、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可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C正确;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六种物质的消化过程。
8.A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据此解答。
【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咽既是呼吸器官又属于消化道。故选A。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组成。
9.A
【分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是:小肠约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详解】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这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
B、小肠很长,约有5~6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不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够分泌消化液的肠腺是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10.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详解】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故C符合题意;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11.肺 小肠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小肠的这些特点是与它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关知识点。
12.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 吸收 小肠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其中消化系统中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肠腺和胃腺。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对营养物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3.
【分析】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不断地进行这合成与分解,新旧物质不断更替。
【详解】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用以供能,多余的部分会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储备着,脂肪消化吸收后可被组织细胞利用,也可由血液运输到脂肪组织贮存起来。当需要时,贮存的脂肪也可以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废物,如尿等。
14.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蛋白质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 以上。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15.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主要通过每天摄取食物得到供应和补充,可是各类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各异。因此,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平衡膳食。
【点睛】
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16.B 胃液 不合理,酶的催化作用在37℃时最强 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ml蛋花液和2ml盐酸
【解析】
【分析】
设计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保存变量的唯一性,由题干可以看出,本实验的变量是酸碱度的不同。因此除了该变量以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
【详解】
(1)②探究胃液在人体消化中的作用,由于胃液能消化蛋白质,所以在选材时应选择蛋白质即蛋清制成的蛋花液。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应选择实验材料中的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③由于对照性实验要有唯一变量,又因“探究胃液在人体消化中的作用”所以唯一变量应是胃液。甲试管对应的(Ⅰ)加入2mL胃液时,乙试管对应的(Ⅱ)加入2mL蒸馏水。其他条件应相同,所以甲、乙试管的水浴温度应相同为37℃左右。该同学认为甲、乙试管的温度环境(Ⅲ)应是放在室温下静置约20~30分钟,不合理,因为酶的催化作用在37℃时最强。
④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小明同学觉得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2ml蛋花液和2ml盐酸。
【点睛】
关键是掌握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胃液中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17.
【解析】
【分析】
本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对照组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实验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详解】
实验步骤:
(1)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2)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同时应向B试管加入2ml清水。
(3)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
实验结果及预测:已知淀粉遇淀粉变蓝色,而且碘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4)若A试管中颜色变为蓝色,B试管也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
(5)若A试管中不变蓝,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18.④ ⑤ 主动脉
【分析】
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最终消化在小肠,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在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瓣膜是主动脉瓣。上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左心房,⑧左心室。
【详解】
(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小肠很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④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⑤右心房。
(2)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⑦主动脉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9.酶 小肠 ①右心房
【分析】
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图乙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
【详解】
(1)淀粉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其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淀粉的消化需要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以及唾液、胰液和肠液中与消化淀粉有关的酶的参与才能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图示中的剪刀模拟了消化液中酶的作用。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后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因此,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①右心房。
【点睛】
此题考查了淀粉的消化过程以及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的流动路线,做好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
20.X 淀粉 胃 小肠
【解析】
【分析】
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其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
【详解】
(1)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所以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
(2)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
(3)D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在小肠被消化吸收。
【点睛】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是中考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理解掌握,可通过图的形式寻找规律,进一步理解巩固。
21.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动脉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解析】
【分析】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详解】
(1)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都需要葡萄糖,葡萄糖的作用是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栓塞的血管应该是动脉血管。
(2)直接饮用小苏打后也会有少量小苏打进入肿瘤细胞,请写出肺癌患者经肠道吸收的小苏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的最短途径:小肠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部毛细血管。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血液循环的途径。
22.(1)糖类(或淀粉);①口腔;④小肠;(2)④小肠;胆汁;胰腺;
(3)蛋白质; (4)二
【分析】
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第五层需要量最少。第一层为谷类,主要提供能量;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第三层为鱼肉类、第四层为奶豆类,第三层、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质;第五层为脂类,主要提供脂肪。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在小肠内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详解】
从图中可知: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⑤肝脏、⑥大肠。
(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是大米、面包、薯类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第五层食物是脂肪、油和糖果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在小肠内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一层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中的①口腔。第五层食物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则是图的④小肠。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具有乳化脂肪的功能。胰腺和肝脏都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分别通过胰管和胆管流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因此,在消化过程中,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④小肠;在此部位中含有由⑤肝脏分泌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4)如图所示:
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粘膜下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第二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因此,小敏最近在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你建议她应该多吃第二层食物。
【点睛】
本题是关于平衡膳食宝塔与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相结合的一道综合题。解答此题时,在熟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同时,熟知平衡膳食宝塔的各层的物质及作用在解题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