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构成物质的微粒-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扩散现象()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B.金属元素总是显正价
C.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才为零
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3.下列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分子运动的缘故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4.某种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另一种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这两种氧原子有什么不同 (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带电量
5.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B.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铁由铁原子构成 B.氖气由氖原子构成
C.氧气由氧原子构成 D.分子由原子构成
7.在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中,若“”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8.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过后,防疫部门用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给饮用水消毒,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
A.CO2 B.NO2 C.SO2 D.ClO2
9.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0.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人类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二、填空题
1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变化中______分裂成_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_____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的______。
12.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明白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3)宏观上,物质由 组成,微观上物质由 构成,如水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而铁由 构成。
13.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若以此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标准。则:
(1)一个质量为n千克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同)。
(2)若按此标准求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千克。
14.我们学过的微粒有许多如分子、离子、质子等,根据题目要求,具体填在空格上。
(1)铁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
(2)加热氧化汞时,______先分裂成______和______,再结合成新分子,从而说明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__;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____。(各写一个)
15.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原子,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三、探究题
16.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_____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7.下面是小英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英的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有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浓氨水能使酚酞变成红色)。
(1)小英观察到的现象是 ;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小方在玻璃罩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 烧杯)的目的是 。
(3)请你就两位同学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他方面做出比较性的评价: 。
四、简答题
18.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_。
A. B. C.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扩散现象是指物质从一个物体运动到另一个物体内的现象,这说明分子在运动且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分子之间也存在间隙,所以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任何物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A、根据化合价的概念,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选项A正确;
B、金属单质中化合价为0,所以金属元素不总是显正价,选项B不正确;
C、任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都为零,不是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才为零,选项C不正确;
D、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选项D不正确。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A.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能够彼此进入对方,发生扩散。原因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
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厨房炒菜时,蔬菜分子可以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能够闻到菜香。故C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
D.下雪时,雪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所以下雪不冷;化雪时,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所以化雪时冷。故D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4.C
【详解】
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两氧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原子对外都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故原子内部的电荷数一样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由题中信息可知,两种氧原子的中子数不同,所以两原子的质量不同。故选C。
5.B
【详解】
A、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符合题意;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不符合题意;
D、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成夸克,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详解】
A、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B、氖气是稀有气体,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C、氧气非金属气体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C。
7.D
【分析】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因此,表示混合物的微粒示意图中应含有多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利用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分子,完成判断。
【详解】
A、示意图中的6个分子构成相同,都是由2个O原子构成,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不能表示混合物;故A不正确;
B、示意图中的6个分子构成相同,都是由2个N原子构成,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不能表示混合物;故B不正确;
C、示意图中的6个分子构成相同,都是由1个N原子与1个O原子构成,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不能表示混合物;故C不正确;
D、示意图中的6个分子,其中有3个NO2分子构成与其它3个N2O分子的构成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D
【分析】
根据题意,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由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由题意,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2)=71:64,x=35.5;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故RO2的化学式为ClO2。故选D。
9.B
【详解】
A、由图可知,构成物质微粒之间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B、只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级别,不能观察到原子的构成,故选项正确;
C、通过水的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
D、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
10.C
【解析】
【详解】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此选项错误;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此选项错误;
C、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质子质量的,因此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此选项正确;
D、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分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间隔 分子
【解析】
【详解】
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故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变化中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为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还是原来的分子,故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的分子。
12.(1)质子数
(2)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水分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铁原子
【分析】
(1)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2)根据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分析。
【详解】
(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
(2)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3)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而铁由铁原子构成。
13.(1);
(2)3.5A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而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1)一个质量为n千克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2)若按此标准求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56×AKg×=3.5AKg。
14.(1)铁原子.钠离子、氯离子
(2)氧化汞,氧原子、汞原子,原子
(3)分子或原子; 质子或原子核; 电子
【解析】
【分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物质的构成微粒,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1)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铁原子;钠离子;氯离子;
(2)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先分裂成氧原子和汞原子,再结合成新分子,从而说明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答案为氧化汞;氧原子;汞原子;原子;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带正电荷的微粒有质子;带负电荷的微粒有电子,故答案为分子或原子;质子或原子核;电子。
15.57
【分析】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8,故其核外电子数为118;由题意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75,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之差是175-118=57。故答案为57。
16.C B B D 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分析】
根据科学家的原子模型解答,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详解】
(1)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据图可以看出,C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据图可以看出,B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故填:C;B。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填:B;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填:D;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说明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故填: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点睛】
掌握原子结构的发现史以及原子的结构是正确解答本题关健。
17.(1)滤纸变成红色; A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2)与玻璃罩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3)小英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小方的严密,小方的实验可以证明酚酞变红不是因为空气的原因,小英的实验无法证明
【详解】
(1)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运动出来的氨分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小英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变成红色;
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运动出来的氨分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据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2)小方在玻璃罩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 烧杯)的目的是与玻璃罩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3)就两位同学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他方面做出比较性的评价:小英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小方的严密,小方的实验可以证明酚酞变红不是因为空气的原因,小英的实验无法证明。
18.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大多数α粒子穿过原子内与原子间的空隙 不会 原子核 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和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详解】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故答案为(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2)不会;原子核;(3)C。
【点睛】
记住并理解原子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