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 课件(33张PPT+33张PPT 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 课件(33张PPT+33张PPT 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8 22:32:37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七年级(下)
第2课时
4.孙权劝学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
01
学情回顾
02
精读课文
03
课堂小结
04
跟踪检测
05
积累拓展
06
课后作业
07
1.深入解析课文“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的内容。(重点)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
3.理解刻苦治学对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返回
学情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理解并学习了文中重点字、词、句意及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_____________“,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______叹服并与之“________“的佳话。
乃始就学
鲁肃
结友
返回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并学习该文言简意丰的语言描写艺术。
学情回顾
精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运用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态度、性格和心理,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结果。请同学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返回
精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孙权劝学
精读课文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吕蒙
学识不高
想让他
孙权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自己也觉得
大有所益
劝吕蒙读书
出于对吕蒙的关心与厚爱
孙权劝学
精读课文
1.表明学习的必要性。
双重否定,语气坚定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孙权对吕蒙既要求严格,又寄予厚望。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精读课文
孙权劝学
此句也含有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满和责备之意。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反问
2.告知吕蒙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精读课文
孙权劝学
卿言多务,孰若孤?
3.拒绝了吕蒙的推托之词。
反问
用“孰若孤?”,指出吕蒙的理由并不成立。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学习,可谓语重心长。
4.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正面描写吕蒙接受劝告,侧面衬托了孙权的善劝。
蒙乃始就学。
吕蒙最终如何选择的?
精读课文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精读课文
由孙权劝学过渡到鲁肃叹学,略去了吕蒙的学习过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精读课文
鲁肃赞学
课文如何描写吕蒙的进步?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通过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很大。
精读课文
鲁肃赞学
两人对这件事是什么样的态度?
大吃一惊,并发出“非复吴下阿蒙!”的感叹,对吕蒙表示称赞。
鲁肃
吕蒙
以一种假意埋怨的口吻——“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达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精读课文
鲁肃赞学
“刮目相看”后,鲁肃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呢?
鲁肃对吕蒙很欣赏、认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友”。
鲁肃
1.吕蒙坦诚豪爽,知错就改。
2.吕蒙经过学习,已经是一个有学识的人。
3.鲁肃敬才爱才。
从文中找出一个形容吕蒙变化的成语。吕蒙的变化给了你什么启示?
精读课文
启示: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刮目相待
鲁肃赞学
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精读课文
人物
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关心部下,对部下严格要求。
真诚,爱才,敬才。
虚心听取意见,机敏自信,幽默,豪爽。
孙权
鲁肃
吕蒙
吕蒙由学问不高到让人“刮目相待”,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探究研读
精读课文
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
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
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孙权和鲁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精读课文
会识人,会用人,会改造人。
不要用老眼光看变化的人或事。
孙权
鲁肃
精读课文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省略了吕蒙如何学习,才略如何长进的过程。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话和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写作特色
1.叙事简练,裁剪精当
精读课文
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借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用自身状况和吕蒙的托词进行对比来驳斥吕蒙,吕蒙接受建议,开始学习。
在被劝学前吕蒙“才略”不高,接受孙权建议学习后,令鲁肃大吃一惊,前后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来的,文章由此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2.运用对比,突出中心
写作特色
本文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返回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目的)
学必有得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劝因)
拜蒙母,结友而别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就学——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经常读书,大有所益(作用)
鲁肃叹学
印证变化
孙权劝学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
拓展阅读
跟踪检测
【注】①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③炳(bǐng)烛:点烛。④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⑤昧:昏暗。
【思考】同是“劝学”,比较一下孙权和师旷的劝说方式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根据劝说的对象而采取适合的劝说方法,并且收到好的效果。
不同点: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师旷用形象的比喻让晋平公明白好学总不会晚。
跟踪检测
【甲】《孙权劝学》全文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王肃传》,有删改)
跟踪检测
文言文比较阅读。
1.
解释下列加彩词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及鲁肃过寻阳(
)
(3)即更刮目相待(
)
(4)人有从学者(
)
推辞
跟踪检测
到,等到
另,另外
跟随,跟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跟踪检测
读书上百遍,其中的含意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4.乙文勉励从学者要利用“三余”时间刻苦勤学。请你将下列有关“读书”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
下笔如有神。
(2)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___________。
(3)熟读唐诗三百首,
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破万卷
跟踪检测
少壮工夫老始成
不会作诗也会吟
问渠那得清如许
①培根《谈读书》
②朱光潜《谈读书》
③荀子《劝学》
推荐阅读
积累拓展
返回
关于读书的格言
积累拓展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1.熟读全文。
2.
可用课本剧表演这则故事。
提示:
①注意不同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表现。
②着重通过语言表达文章的意图。
课后作业
3.举办“我爱读书”主题演讲,说一说你与书的故事。
返回(共31张PPT)
第1课时
4.孙权劝学
统编版
·
语文
·
七年级(下)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其作品《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能借助注释疏通文义。
(重点)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学习目标
返回
新知导入
说说图中的主人公是谁?
返回
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励志名篇,司马光的《孙权劝学》吧!
新知导入
司马光(
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登进士第。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返回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建安十三年(
208),孙权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建安十五年(210)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病逝,鲁肃接替周瑜统领军队。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后刘备又取得益州,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形成了。文章所叙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文体知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称为《通鉴》,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助学资料
故事人物


(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返回
助学资料
(178—219),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助学资料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助学资料
卿(
q!ng

岂(
qǐ)
邪(


孰(
shú

更(
gēng

遂(
su$)
涉猎(
shè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返回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精读课文
朗读指导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从前,当初。这是追述往事时的习惯用词。
对某人说。
当道,当权。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古文探究
精读课文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推托。
介词。拿,用。
事务。
精读课文
态度上不积极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粗略地阅读。
精读课文
副词。表示反问。怎么,难道。
语气词。同“耶”。
只,只是。
了解。
指历史。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何如。两者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
精读课文
译文: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
蒙乃始就学。
表示顺接。于是,便。
精读课文
从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到,等到。
经过。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事情。
译文:(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你)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另,另外。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吕蒙的小名。
不再是。
精读课文
泛指吴地。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朋友才分别。
副词。于是。
拜蒙母
结友
表现了鲁肃对吕蒙的欣赏。
侧面衬托出吕蒙学识长进惊人,从而突出了孙权的善劝。
精读课文
字词句式·古今异义
精读课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博士
但当涉猎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
古义:另,另外。
今义:更加。
字词句式·古今异义
精读课文
字词句式·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掌管,担当。)
担当涉猎
(应当。)
与蒙论议,大惊曰
(十分,非常。)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敬辞。)
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知晓。)
精读课文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友”前省略“与蒙”)
字词句式·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
“蒙以军中多务辞”)
精读课文
2.省略句
通读课文,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A
【解析】应在主谓之间停顿,“蒙/辞以军中多务”。
跟踪检测
返回
2.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跟踪检测
3.从以下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对吕蒙说的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
跟踪检测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
表现出吕蒙的才学有很大的进步,非常坦率、自得的心理。
跟踪检测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跟踪检测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彩的词语。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但当涉猎


C.蒙乃始就学(

D.卿今当涂掌事(

用、拿
粗略地阅读
开始学习
当道,当权
跟踪检测
(2)从全文来看,吕蒙为什么会从“吴下阿蒙”变为让人“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否直接表现了这一点?文中是怎样表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因为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而“就学”,使自己的才学大有长进,从而令人刮目相待。
跟踪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