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伟大的悲剧 课件+素材(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伟大的悲剧 课件+素材(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8 22:42:51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七年级(下)
第1课时
21.伟大的悲剧
1.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和涉及的相关地理知识,把握主要内容。(重点)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伟大的悲剧”的含义。(难点)
学习目标
返回
冰雪覆盖的南极,吸引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和斯科特一行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斯科特一行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崇高的精神值得颂扬。
新知导入
返回
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品有小说《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他的传记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传主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返回
本文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舒昌善译。有改动。题目是编者加的。1910年6月,斯科特等人离开英国前往南极探险。途中,他们得知挪威人阿蒙森等人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发现地球最后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阿蒙森等人捷足先登,胜利而归,挪威国旗永远飘扬在南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人晚到了一个多月。他们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终长眠于茫茫的冰原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资料,
发挥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极寒之地———南极
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这里的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0多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在40米每秒以上!大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极度的寒冷。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了-94.5℃的温度。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都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知识链接
助学资料
坚持不懈(

癫狂(

吞噬(

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
·
·
·
·
·
·
xi=
di1n
shì
l
s7ng
ji0
m=n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返回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胆怯(

凛冽(

小心翼翼(

销蚀(

忧心忡忡(

疲惫(

羸弱(

·
·
·
·
·
·
·
·
·
·
y4ng
sh1n
qi=
b=i
lǐn
y$
sh@
chōng
l0i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li=

)载重

)涨潮


)角色

)角度


)旗杆

)笔杆
zh3ng
ju0
g1n
z4i
多音字

)头昏脑涨

)记载


ji3o
zh4ng
g3n
z3i
预习思考

)遗失

)怒号


)情不自禁

)禁止


)薄饼

)淡薄

)薄荷
h2o
j!n
b2o
b6
y@
多音字

)号角

)遗赠


w=i
h4o
j$n
b8
预习思考
粟(
)沧海一粟
栗(
)战栗
s
形近字
徒(
)徒弟
徙(
)迁徙
x#
羸(
)羸弱
赢(
)输赢
l0i
y@ng
l$
t^
拽(
)拖拽
曳(
)摇曳
zhu4i
y=
预习思考

罄竹难书

钟磬

冻僵

缰绳
q$ng
ji1ng
形近字
m

疆土

墓碑

暮色

羡慕

夜幕

招募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战栗:战抖。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预习思考
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也说精疲力尽。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餐风宿露。
冷漠:
(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预习思考
凛冽:刺骨地寒冷。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扬扬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预习思考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步履:脚步。
吞噬:吞食。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羸弱:瘦弱。羸,瘦。
预习思考
销蚀∶消损腐蚀。
思考3:浏览文章时,文中人物展现出的什么精神打动了你?
思考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2: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探险队的遇难过程和搜救队的救援过程。
思考问题

读课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1.划分文章层次。
2.找出能够体现斯科特和探险员们的优秀品质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批注要求
返回
划分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13)
第三部分(14—16)
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只好失望地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写探险队员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抗争,最终悲壮死去的过程。
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主体部分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探究
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初读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探险队的遇难过程和搜救队的救援过程。
初读课文
1912.1.16
南极点1912.1.18
屠宰场地1912.2.17
5个人
4个人
贮藏点1912.3.2
离下一个贮藏点还有20公里
1912.3.21
3个人
三人决心赴死1912.3.29
贮藏点
搜救队从营地出发1912.10.29
搜救队发现帐篷1912.11.12
浏览时,哪些段落打动了你?体会其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
第6段
第9段
第10段
展现出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展现出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
展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到达南极
返程遇难
安葬悼念
1
2
3
精读课文
返回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交代了事情的时间、起因、人物,让读者一目了然。
品味第一部分
角逐失败之悲
精读课文
文章开篇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精读课文
找出体现斯科特发现南极点已被阿蒙森捷足先登的句子。
1.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鲍尔斯的不安与猜想,暗示这里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2.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进一步证实了斯科特等人的猜想——阿蒙森等人已捷足先登。这处场景展示了“严酷的事实”,这是队员们彻底绝望的直接原因。
细节描写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3.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与“一个月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阿蒙森探险队和斯科特探险队惊人的壮举。
对比
4.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等人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精读课文
对比
议论
5.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把“挪威国旗”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挪威国旗在风中飘扬的情形,“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等具有人格化的词语,表现了斯科特一行人发现自己不是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时的痛苦、沮丧、失望的心情。?
拟人
精读课文
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作证之悲
精读课文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
B.萎缩不前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忧心仲仲
C.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D.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闷闷不乐
B
跟踪检测
返回
跟踪检测
二、下列各句中,加彩的词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他那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的样子,一定是吓坏了。
B.粉丝在机场苦等了近三个小时,明星才姗姗来迟。
C.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D.被同学误解后,她这几天一直怏怏不乐,直到同学得知真相,误会解除后,她才露出了笑容。
C(共29张PPT)
第2课时
21.伟大的悲剧
统编版
·
语文
·
七年级(下)
1.梳理事件脉络,研析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伟大
的悲剧”的深刻意义。(重点)
2.感受南极科考队员震撼人心的悲壮美。(难点)
学习目标
返回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斯科特等人的南极悲壮之旅。
学情回顾
返回
本文以______为顺序,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________,到达时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在返回途中遇险,最终___________的故事。
回顾练习
时间
南极点
悲壮死去
学情回顾
斯科特一行人返回时的挑战是什么?
精读课文
品味第二部分
全体覆灭之悲
客观方面
必须顺着原来的脚印走,否则会错过贮藏点,然而大雪封住了眼睛。
主观方面
内心沮丧,缺乏热情。
返回
1.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斯科特等人此时的感受,也写出了探险者举步维艰的状态。
极力表现了天气的寒冷,突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精读课文
环境描写
比喻
找出体现斯科特等人回程路途艰难的句子。
2.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表现了威尔逊博士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以及勇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突出了威尔逊博士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仍不忘科学观察和研究。
精读课文
细节描写
精读课文
环境恶劣,食品缺乏,斯科特等人身体虚弱,形势进一步恶化。
3.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愈来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由于热量不够,他们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
写出了斯科特等人悲惨的处境和糟糕的身体状况,暗示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归途中危险不断,虽然队员们在生死考验面前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但其中一名队员埃文斯还是不幸死去了。
精读课文
4.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精读课文
灾难产生的另一个原因——燃料短缺,这为斯科特等人的返程增添了新的困难,他们既惊慌又绝望。
5.◇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唯一武器。
◇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队员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直面死神,独自走向死亡,这种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精读课文
6.◇但他们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精读课文
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周围环境也越来越恶劣,这些都暗示了他们接近死亡的命运,增加了悲剧色彩。
7.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精读课文
食物的短缺、燃料的告罄、天气的奇寒,使他们生的希望彻底破灭。他们唯有两种死法可以选择,极富悲剧色彩。但他们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等待死神的来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傲骨,这也是“悲剧”的伟大之处。?
8.◇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精读课文
第12自然段中,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想到了什么?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朋友、同伴、妻子,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表达了斯科特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爱,表现了他无私、宽广的胸怀。
精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说说“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和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悲剧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精读课文
第13自然段中,斯科特的最后一篇日记写了什么?为什么要把“我的妻子”改为“我的遗孀”?
斯科特的最后一篇日记,还挂念着家人、祖国和民族,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斯科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即将与妻子诀别。突出斯科特冷静、坚毅的性格,表现了他无所畏惧、坦然面对死亡的英雄气概。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表现了国王对英雄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
品味第三部分
精读课文
世人之悲
分析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以议论结尾,点题,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一行的崇高赞誉。意思是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斯科特一行所代表的是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
主旨句
精读课文
跟踪检测
一、结合第4段回答为什么说“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
①返回的路途中最大的危险是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否则会错过贮藏点。
②漫天的大雪。
③他们缺乏初来时的充沛精力。
返回
二、下列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1.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威尔逊博士献身科学及坚毅执着的精神。
表现了他们坚强勇敢及献身事业的精神。
跟踪检测
三、斯科特海军上校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又把“我的妻子”改为“我的遗孀”,原因是(
)
A.他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知道自己没有希望生还了。
B.是对书写错误进行的纠正。
C.他已经失去理智,说明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
D.虽然是一场悲剧,但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是伟大的。
A
跟踪检测
积累拓展
推荐篇目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龙江《徒步走到南极》
《“沙漠王”与罗布泊》
返回
积累拓展
技法攻略
分析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第一步,明确所给句子是什么细节描写,常见的细节描写有语言、神态、动作等。
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把该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分析出来。
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渲染气氛,创设典型环境,标志时代特点,巧妙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或精神世界,等等。答题时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段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一项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
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
积累拓展
拓展阅读
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个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积累拓展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
积累拓展
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已经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点钟,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
积累拓展
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我们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月26日,星期日
现在是夜间,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儿才够用。我巴望着的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积累拓展
【思考】说说“日记片段”与课文的主要不同之处。
日记是第一人称视角,课文是第三人称视角;日记多是斯科特的客观记录,课文蕴含着作者对斯科特等人深深的敬意与崇高的赞美之情。
积累拓展(共35张PPT)
第3课时
21.伟大的悲剧
统编版
·
语文
·
七年级(下)
1.品味文中细节,品读重要语句,感受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的精神品质。(难点)
2.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返回
通过上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斯科特一行人艰辛的生命之旅。这节课我们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后人对他们的敬仰。
学情回顾
返回
结合上下文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回顾练习
(1)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他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他们几乎再也没有力气把毡鞋的底翻过来。
烘托了一种恐怖、死寂的气氛,表现了环境的严酷。
学情回顾
(2)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
表现了队员们坚忍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
学情回顾
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
斯科特一行返回途中全部遇难。

返回
精读课文
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他们身上却体现了人类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伟大
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的角逐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也正是他们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了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精读课文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下时,又都是响当当的英雄,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精读课文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了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精读课文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了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精读课文
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了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名誉,而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平静,丝毫不像一个即将离世的人!
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那个冰冷世界的。 
无私的爱
精读课文
斯科特一行人的科学探险有什么积极意义?
斯科特和队友们的探险,帮助人类认识了自然,开拓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1
2
挑战自我,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斯科特等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科学探险的执着精神、超人的信心和勇气,不怕困难的决心都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3
斯科特是第二个到达南极的人,作者为什么不给第一个到达的阿蒙森作传,而给斯科特作传?
精读课文
由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找到答案。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不是事业成功者的辉煌功绩,而是许多历史事件给人的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悲剧往往拥有巨大的震撼力量,茨威格认为给斯科特等人作传更有意义,更能带给人们长久的思考。
精读课文
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件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同时,在叙述和描写中,又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传记文学这一特点的理解。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真实和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结合课文来看,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它的表现手法接近于小说,不过人物和情节贴近历史事实。
精读课文
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件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当时的情况,文中多次引用斯科特日记中的话,就体现了这一点。但作者毕竟没有亲历事件,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还原事件环节或细节,这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作者的想象切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写作借鉴:时间顺序
《伟大的悲剧》以时间为顺序,写了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失望而归,最终悲壮死去的故事,条理清晰,请你也运用时间顺序写几段话。
精读课文
【写法指导】运用时间顺序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重点,注意材料的剪裁取舍,不要记成流水账;
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可一叙到底;
三是要在叙事中写人,不能只见事不见人。
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
“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
示例
精读课文
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幕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节选自莫顿·享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时间顺序,“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暮色中”
都是时间标志。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写作特色
1.细节描写,令人感动?
文中多处细节描写,充满感情,令人感动。比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这些细节描写,真实而又生动,感动着所有的读者。?
精读课文
写作特色
2.感情真挚,悲壮崇高?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敬仰。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英雄的牺牲也使得行文更加悲壮崇高。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但却因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事,歌颂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献身、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返回
悲剧——伟大
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死亡之悲)
魂留南极,世人敬仰
(世人之悲)
晚到南极点,失望而归
(失败——做证之悲)
伟大的悲剧
板书设计
临终遗言,情系亲朋
(死别之悲)
勇于探索
献身事业
团结协作
坚毅执着
课堂小结
一、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B.课文颂扬的是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一方面,课文描写了气候的恶劣以及探险队与严寒的抗争;另一方面,详写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不仅注重对典型环境进行描写,还注重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行描写。
D.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叙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
跟踪检测
返回
二、结合课文,思考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
跟踪检测
真正的探险,应该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过程危险,却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冒险的乐趣”。因此,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具备坚毅、执着、团结协作、勇敢、自信、乐观,以及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
伟大的悲剧——奔向南极点的死亡竞赛
积累拓展
返回
英雄精神永存
——探险家阿蒙森塑像下的追思
张继民
裴剑容
坐落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挪威新奥勒松科学考察站,看上去与邻近的几个国家的科考站明显不同,这就是新奥勒松科考站旁一块空旷的土地上,竖立着一位探险家的半身塑像。他头戴毛茸茸的皮帽,面色严峻,面向东北方的北极点方向。他就是挪威、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探险家之一,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罗阿德·恩格布雷森·格拉文·阿蒙森。
积累拓展
阿蒙森一行到达南极点的时间是1911年12月14日,并在海拔3360米的南极点设立了“极点之家”,居住了3天,成为世界上首次到达南极点的英雄。为夺取首次到达南极点的荣誉,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队与阿蒙森一行展开竞争。由于措施不当,在阿蒙森一行离开南极点后的第33天,即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一行才到达南极点。失败的打击,加之补给断绝,斯科特一行5人在返程途中全部倒毙在南极冰盖上。
具有强烈进取心的阿蒙森,并没有因为在南极点取得的显赫成功而收住探险的脚步。这位挪威勇士回国后,又积极投入北极探险。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他首次实现了从斯瓦尔巴德群岛起程,乘坐飞艇穿越北极点抵达美洲。
积累拓展
1925年,阿蒙森和美国人埃尔斯沃思乘飞艇从新奥勒松附近的孔格斯峡湾起飞,到达了北纬87度43分的地方。他们有所发现:自格陵兰海以北至他们到达的高纬度海域之间没有陆地。飞越北极点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阿蒙森与埃尔斯沃思乘坐意大利人乌姆皮尔托·诺彼勒设计的“挪威”号飞艇,从孔格斯峡湾起飞,向着北极点,然后又向着美洲方向飞去,最终抵达美国阿拉斯加的巴罗角。全程5
456多公里的行程,他们仅用72小时就完成了。由此,阿蒙森开辟了北极的空中航道。从此,阿蒙森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两极英雄。
积累拓展
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从挪威的卑尔根乘坐“拉姆”号飞机,飞赴斯瓦尔巴德群岛北部冰区,搜寻“意大利”号。然而,壮志未酬的他,于6月20日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便失踪了。生为探险而生,死为探险而死的两极探险英雄阿蒙森就这样谢幕人生。不错,他的死也许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但他一再展示人类开拓精神的英雄壮举,将永存于世。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积累拓展
1.文章写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南极探险失败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什么原因让取得南极探险成功的阿蒙森又开始了北极探险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对比作用,反衬阿蒙森探险成功的不易,突出了阿蒙森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并为下文他去北极探险做铺垫。
积累拓展
因为阿蒙森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不愿在探险的道路上止步,永远有着新的追求。
3.文中为什么说“阿蒙森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两极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学习阿蒙森哪些可贵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他第一个成功地到达南极点,此后又成功飞越北极点,开辟了北极的空中航道。
学习他勇于探索的精神、执着的精神、强烈的进取心和超凡的胆识。
积累拓展
返回
学完《伟大的悲剧》,某校七年级(3)班开展了以“漫话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请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1)人物: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斯科特
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即使死亡与恐惧已把他包围,他也没有放弃希望。在令人心痛的结局面前,他接受了作证的任务。
2.班级组织了“探险的利与弊”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观点,假如你是正方辩手,请进行反驳。
反方:我们反对探险。因为探险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还会有生命危险。并且人类探险的足迹所到之时,也就是那里的灾难发生之日:人类飞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环绕地球;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今天的长江之源已受到污染……如同哥伦布探索“新大陆”带来了殖民扩张,当今人类无所自律、无所限制地“探险”,也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扩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探险也是如此。人类探险在哪里留下脚印,也就在哪里留下了灰尘。
课后作业
正方:我们支持探险。因为探险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探险是一种超越自我、探索自然、拼搏进取的活动,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正是因为人类的探险,我们才能看到如今多姿多彩的世界。郑和下西洋,麦哲伦的远航,哥伦布发现北美洲……这些探险加深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们去探险是为了研究大自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人类走的每一步都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我们不能因为探险可能带来的危险就停止探索与发展的脚步。
课后作业
3.从事野外探险,发生意外与危险在所难免。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说出至少两种遇到危险向外界求救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制造烟火:白天用烟,夜晚用火。②光信号:白天可用镜子反射阳光,夜晚可用手电筒。③运用各种现代求救设备求救,如信标机、无线电通信机、卫星电话等设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