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上她的眼睛 (49张PPT课件+素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3.带上她的眼睛 (49张PPT课件+素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8 22:43:45

内容文字预览

(共49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七年级(下)
23
.带上她的眼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把握故事内容,学习科幻小说巧妙的构思。(重点)
3.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
学习目标
返回
你看过哪些科幻小说?
新知导入
返回
眼睛也可以带去旅行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去体验一次独特的旅行。
作者带上了谁的眼睛?作者带着这双眼睛去了哪些地方?作者为什么要带着这双眼睛去那些地方?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新知导入
刘慈欣,生于1963年6月,山西阳泉人,科幻作家。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中国科幻小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他的作品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力量,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乡村教师》等。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返回
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20世纪末,人类已经逐渐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但对于地球内部,人们还是知之甚少,于是,作者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入合理的想象写成了本文,以激励人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文体知识
?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
小说”视为科幻小说的三要素。一般认为英国作家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
助学资料
蒙胧(

迟钝(

孤零零(

笼罩(

心有灵犀(

镍(

硅(

·
·
·
l6ng
l@ng
x!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返回
dùn
lǒng
·
·
·
·
niè
guī


)假期

)假公济私


)屏息

)传记
ji4
多音字

)桂冠

)冠军

)屏幕

)传送


gu1n
p@ng
chu2n
zhu4n
gu4n
b#ng
ji3
预习思考

闲暇

瑕疵

壁画

白璧无瑕

天涯海角
xiá
b$
形近字

遐思

山崖

臂膀
y2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闲暇:闲空。
预习思考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探测: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用仪器进行考察和测量。
预习思考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思考3: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思考1: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思考2:“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
思考问题

读课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这篇小说的叙事线索。
整体感知
1.划分课文层次。
2.画出小说中埋伏笔的语句。
3.总结小姑娘的性格特点。
初读课文
批注要求
返回
划分层次
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24)
第三部分(25—45)
故事的开端。主任让“我”带着一位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
故事的发展,写“我”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及小姑娘的感受。
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写了地航飞船失事的经过与小姑娘身处的困境。
第四部分(46—47)
故事的尾声。写“我”挂念小姑娘,带着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主体部分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浏览课文,说说作者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整体探究
“我”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底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孩的“传感眼镜”——相当于用她的眼睛去四处游玩。
当“我”带着她的眼睛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地面探索的时候,女孩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
初读课文
“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
眼睛是一副传感眼镜。“我”
戴上它时,“我”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她”就能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就像带着“她”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初读课文
因为小女孩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我”带上小女孩的“眼睛”帮助她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初读课文
“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
“我”的经历、见闻、转变。
“她”的故事回述
暗线
初读课文
浏览课文,画出游踪示意图。
初读课文
草原赏月
草原上
小溪旁
白色小屋
漫步
走到
起了床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与结局
1
2
3
精读课文
4
尾声
返回
文章第1段有何作用?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并设置悬念:怎么可以带别人的“眼睛”去度假?带的是谁的“眼晴”?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神秘氛围。
品味第一部分
精读课文
文中对度假目的地的选择,小姑娘和“我”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表现了小姑娘庄重、谨慎的态度,表明她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憧憬,同时也给读者设置悬念:她为何如此慎重并期待这次旅行?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精读课文
做这个决定,在“我”看来如此简单,小姑娘却如此慎重而纠结,故“我”感到好笑。这里的“笑”与后文“我”知道真相后的心理感受形成鲜明对比。
精读课文
文中对度假目的地的选择,小姑娘和“我”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旅途中“我”带着“眼睛”做了什么?感受到景物时“我”和“她”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她——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我——我蹲下来看。
品味第二部分
看小花
精读课文
她——“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
闻花香
精读课文
通感
“清香”是嗅觉,“小夜曲”是听觉,将两种感觉互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姑娘“闻”到淡淡的花香时的美妙感受,表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她——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我——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
摸小溪
她——“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我——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
感凉风
精读课文
她——她就通过眼睛叫醒了我:“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我——我睡眼蒙眬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
看月亮
她——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听鸟叫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文章多处为揭示小姑娘身处地心、处境危险的真相埋下了伏笔,请从9—24段中找出几处,并作简要分析。
1.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表明小姑娘被困在地核深处。
2.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暗示她并非在广袤的太空,而是陷在封闭的地核。
精读课文
3.热,热得像……地狱。
暗示小姑娘深陷于充满岩浆的地核,表明她处境艰难。
4.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写出了即将永远看不到地面风景的小姑娘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和不舍。
精读课文
如何理解“我”回归生活和工作后,精神上的变化?
遇到小姑娘之前,“我”的生活是“灰色”的,精神世界是孤独寂寞的“沙漠”,但那次旅行中,小姑娘的坚强、乐观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此后,“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发现平常事物之美。
我觉察出事情的真相后有怎样的表现?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发疯似的跑”“猛砸”“飞跑”等一系列动作表明“我”迫切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设置悬念:“我”到底急切想知道什么?
品味第三部分
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
精读课文
谜底揭开。“无力地跌坐”表现了“我”弄清小姑娘身份后的绝望、难过与痛苦。“我”的表现再次设置悬念:“我”知道小姑娘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后为何是这种表现?引出下文对小姑娘处境的交代。
一切都明白了,我无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精读课文
我觉察出事情的真相后有怎样的表现?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将宇航员们看到的画面与地航员们看到的画面进行对比,突出地航员们工作的寂寞,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之大。
精读课文
第35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对比
第36段详细描述了“落日六号”遭遇危险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制造紧张气氛,显示了地层航行的危险性。
另一方面,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运用,也显示了小说的科学性。
精读课文
阅读课文第45段的录音,从中你看到了“她”怎样的品格和精神?
精读课文
①坚强、勇敢、善良、乐观。
②强烈的敬业精神。
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④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热爱。
怎样理解结尾一段话“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的深刻意义。
“离她都不会再远了”既是实指,小姑娘处于地核之中,“我”无论走到哪里,与她的距离都不会变远;又是虚指,指小姑娘的精神、品质彻底改变了“我”,她对“我”的影响将永远伴随着“我”,不会远离。
品味第四部分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简要分析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的好处。
使文章更具可信度。文章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科幻故事,使文章内容有理有据,深切感人,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可信度。
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我”的所思所感为文章埋下伏笔,由“我”的误会、不解到揭开谜底,使文章情节曲折变化,更具可读性。
以“我”作为事件的亲历者,更便于刻画细节,抒写感受,抒发感情。
精读课文
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与“她”(小姑娘)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我”是小说的叙事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一面,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使“我”这个形象更加丰满。
精读课文
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小姑娘作为地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还不告诉“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精读课文
写作特色
1.想象奇特,科学与幻想结合
这篇小说以奇特的想象记叙了“我”带着一双“眼睛”来到草原度假的故事,但也不乏科学依据,如对地心探索工程的设想,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文章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中,令人读时兴趣盎然,读后回味无穷。
精读课文
写作特色
2.构思奇特,巧设悬念
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比如那一支始终飘浮在空中的铅笔,小姑娘做出去“起航前去过的地方”的决定的艰难,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小姑娘对花草溪水微风的激动不已,以及没看到日出的遗憾,等等,这种悬念的构思,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又使情节波澜起伏。
这篇科幻小说叙述了“我”带着一位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原度假的故事,表现了这位女地航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珍视生命,珍爱所拥有的一切。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返回
带上她的眼睛
开端(1—
5):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热爱生活献身科学
板书设计
发展(6—
24):在草原上
高潮(25—
31):发现“她”的真实身份
结局(32—
45):补叙地航飞船失事经过
赏花看草
玩水赏月
尾声(46—47):“我”挂念小姑娘
课堂小结
一、读下面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体现的人物的心情。
(1)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
)
(2)一切都明白了,我无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
(3)“她到底在哪儿?!”我大声问。
(
)
惊喜
跟踪检测
绝望
急切
返回
二、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用轻快又略带哀伤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B.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C.本文的一大特点是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D.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出人意料,但不合情理。
D
跟踪检测
积累拓展
科幻片剪辑
返回
课后作业
学习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改编课本剧,在班级里演出。注意缩写的对话以及描述,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特定的场景氛围。
2.发挥科学想象,设计一款与本课“眼睛”功能相似的设备,以《带上他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简短的科幻作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