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在柏林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众造成的深重苦难以及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注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尾构思的巧妙。
教学重点: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众造成的深重苦难以及人物的悲剧形象。
教学难点:关注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尾构思的巧妙。
教学准备:教学PPT、预习课堂作业本第一题、收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板块一
回顾学法,检查预习
1.回顾《桥》《穷人》,提炼阅读小说类文体要关注的内容
先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说《桥》《穷人》,知道了小说要通过情节、环境来读懂人物形象。
(板书:情节、环境、人物)
2.《桥》
《穷人》这两篇课文都刻画的是人物在面临困境或存亡做抉择时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在柏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和战争有关的小说。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
3.检查预习(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再回答问题
火车驶出柏林
(
④
车厢一片寂静
)
(
③
)
(
②
)
在这些情节中,最出乎我意料的是第
个情节,因为
板块二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自读提示,圈出要求。
自读阅读提示,圈画出学习要求,提炼出两个主问题。
主问题一: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主问题二: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设疑:你读过战争作品吗?提起“战争”,你会想到怎样的场景呢?(出示表格)
小
说
你对战争的印象
人物
情节
环境
学生交流后小结:没错,提起战争,我们往往会想到血雨腥风的战场,殊死拼杀的战斗,英勇无畏的战士。(补充表格)
小说
你对战争的印象
人物
战士
情节
战斗
环境
战场
追问:《在柏林》这篇小说会写怎样的战场?怎样的战斗?怎样的战士?
小说
你对战争的印象
《在柏林》
人物
战士
情节
战斗
环境
战场
带着问题读课文,完成表格第三列。
交流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课堂:没有写战场、没有写战斗、没有写战士)
小结:带着问题读课文,我们发现这篇小说跟其他战争小说是不一样的。那么课文是怎样通过如此“不一样”的情节、环境和人物来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板块三:合作学习,探究“不一样”
(出示主问题一: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通过“不一样”的情节、环境、人物来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自学:默读课文,用不同的标记划找出这篇小说“不一样”的情节、环境、人物的句子。
合作学习
(1)交流分享:组长主持,组员根据表格一次说自己从哪个角度(情节、环境、人物)感受到战争灾难的?
(2)达成共识:合并相同读句子,优化组内对相同句子的看法,并尽可能完善小组内的思考。
(3)展学准备:从三个角度说说自己小组内学习的成果。
预设课堂:
①人物
出示写老人的句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死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预设交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中我们得知老人是后备役士兵,头发灰白,年事已高,他本应安享晚年,可是他的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死去,妻子体弱多病,神志不清,如今他也不得不奔赴前线,这是多么残酷的战争啊!战争给老人的一家带来了沉重的困难。)
教师小结:不写英勇无畏的战士,却写出了战争的苦难。
②情节
出示车厢里老妇人数数的情节。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擦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预设交流:刚读小说时,不知道老妇人数数的原因,读到下文,我们知道了老妇人的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死去了。这个虚弱多病的老妇人在战争中一下子失去了三个孩子,可以想象到她的巨大的悲痛,她疯了,战争让一个年迈的妈妈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中永远活在了悲伤中!)
教师小结:不写殊死拼杀的战斗,却写出了战争的苦难。
出示老人平静叙述的情节。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死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预设交流:面对着两个小姑娘的浅薄与无知,第二次老人才“挺了挺身板”开口,仿佛是在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三个儿子战死,自己还得上战场,妻子要在疯人院度过余生!哀莫过于心死!这样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来的吗?)
教师小结:不写悲痛愤怒的表情,却写出了战争的苦难。
③环境
出示小说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预设交流:健壮的男子都去哪里了?——上战场打仗去了!剪短
一句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的开始,又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预设交流: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
(在学生充分交流意见后,出示课堂作业本第2题,达成共识:这句话渲染了车厢内悲伤的气氛和人们沉重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人们被两位老人的悲惨遭遇震惊了,也在反思战争的可怕与罪恶。)
教师小结:不写血流成河的战争环境,却写出了战争的困难。
板块四
朗读课文,升华主题
1.师生合作读文
小说短短的300多字,我们没有看见一个士兵的身影,也没有看到血流成河的战场,没有殊死搏杀的场面,但我们依然通过车厢里的点点滴滴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师:这里不是战场,只是一列车厢——
出示句子,生齐读:一列火车……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师:这里没有战士,在一节车厢里——
出示句子,生齐读:在一节车厢里,坐着……的老妇人。
师:这里更没有战斗的声音,只有一位老妇人的绝望数数——
出示句子,生齐读:“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师: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出示句子,生齐读:当我告诉你们……。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师:这时——
出示句子,生齐读: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2.关注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的是《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出示导语:小说大多是虚构的
,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从文章的背景说说小说的主旨。
(预设课堂: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与战争阴影下普通民众家庭的缩影。不必强求学生,只要求学生大概能说出即可。)
板书设计:
14.在柏林
人物
情节
不一样?
环境
《14.在柏林》学习单
小
说
你对战争的印象
《在柏林》
人物
情节
环境(共14张PPT)
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提到战争,你想到了什么?
14
在柏林
小
说
你对战争的印象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
你对战争的印象
《在柏林》
人物
战士
情节
战斗
环境
战场
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通过“不一样”的情节、环境、人物来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自学:默读课文,用不同的标记划找出这篇小说“不一样”的情节、环境、人物的句子。
合作学习
(1)交流分享:组长主持,组员根据表格一次说自己从哪个角度(情节、环境、人物)感受到战争灾难的?
(2)达成共识:合并相同读句子,优化组内对相同句子的看法,并尽可能完善小组内的思考。
(3)展学准备:从三个角度说说自己小组内学习的成果。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人物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她又重复起来。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情节
数数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情节
平静叙述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环境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小说大多是虚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展示学生搜集的战争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