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丽的昆虫》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美丽的昆虫》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1-11-02 09: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课题:《美丽的昆虫》
北流市新丰镇高塘小学 陈君
一、说教材
《美丽的昆虫》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本上册第4课,本课内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昆虫的结构、形状、色彩、花纹等特征,通过对范品、图片进行概括分析,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自己喜爱并有个性的昆虫形象。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而这些来自花草丛的昆虫对小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具诱惑力,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感性的认知基础。所以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来对昆虫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至理性认识。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视频和课件的观察,知道更多的昆虫种类,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能根据昆虫的形状、颜色,运用涂、拼、画、剪、贴、揉、搓、纸制等来表现昆虫。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昆虫的形状和花纹的基本特点的认识,对自己喜爱的昆虫,大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创作出美丽而又可爱的昆虫。
3.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彩笔,彩色纸,剪刀。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内容,并结合学生的情况,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欣赏体会
本课先用小短片《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再用图片形式充分展示昆虫形态的多和花纹的美,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昆虫及其特点。
第二环节:讨论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昆虫的形态多和花纹美有什么共同特点
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师借助图片,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认识昆虫的共性和不同特点 ( 昆虫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 ,形成理性认识。
第三环节:绘画表现
学生活动: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直接用彩笔,画自己喜爱的昆虫。绘画表现时,构图要饱满,要多用对比色,注意两边对称。以学生的自主表现为主,在自己对昆虫特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夸张地创造,最后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一边欣赏作品一边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制作形式,表现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可以不拘一格展示自己的个性。
第四环节:制作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不同的纸材,大胆联想,发散思维,运用揉、搓、剪、贴等方法,用纸制作出自己熟悉而又美丽可爱的昆虫,体验创作的神奇力量。
教师活动: 在制作表现的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纸材的特质区分,以及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体验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材料的质地美和象征意义,借以表现昆虫。
第五环节:作品展评
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我喜欢的昆虫”画展,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评出奖项。
肯定学生的精彩绘画和生动制作,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相互交流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这节课了解了昆虫的特点,画了昆虫的美丽,体验了创作的神奇力量。我们应该赞美歌唱昆虫。因为昆虫和我们的共同生活,大自然才会如此多姿多彩,所以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爱护这些小昆虫小动物,以及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并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探讨,从而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五彩缤纷,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观察到自我发现再深入到自主创新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