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七单元综合测试卷精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七单元综合测试卷精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7 14: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五年级九册语文第7单元形成性评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与积累(42分)
1.
读拼音,写词语。(6分)

mínɡ

hēi
lǐn
liè
chuán
jiǎnɡ
jiū
chán
xìnì












xiàn



guī

pāo

chàndònɡ
qīnɡxī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浣女(huàn)
湖畔(pàn)
聒噪(guō)
嫦娥奔月(bèn)
B.涨潮(zhǎng)嫉妒(jì)
蜂窠(kē)
袅袅炊烟(niǎo)
C.掀刃(xiān)
榕树(róng)缝隙(fèng)果实累累(lěi)
D.
红晕(yùn)
树梢(shāo)
陆续(xù)
面面相觑(què)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心旷神怡(快乐,愉快)
B.应接不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
C.比翼而飞(比方,比喻)
D.夜幕降临(来到,到达)
4.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2分)
A.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要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树木失去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去闯荡时一定要记住,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
干涸
堕落
B、枯黄
干涸
堕落
C、枯萎
干旱
陨落
D、枯黄
干旱
陨落
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4分)
(1)《长相思》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军旅生活的厌烦情绪。(

(2)《四季之美》细腻真挚地写出了每个季节的独特韵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3)《鸟的天堂》中带双引号的“鸟的天堂”突出了大榕树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4)《月迹》写的是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主要表现了中秋月亮的淡雅。(

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1分)
(1)大雁比翼而飞。(扩句,至少扩两处)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反问句)
(3)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4)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缩句)
(5)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6)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蓝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7)理解句子意思填空。(3分)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两句话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朗诵时要带着
的感情。
★仿照句子的写法,把“鱼儿在水中畅游”的画面写具体,注意用上加点的词。
8.
补全诗词,并填空。(10分)
(1)
,莲动下渔舟。选自唐代王维的《
》。两句诗都是
态描写。其中以动衬静的两居是:

。本诗中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美景,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2)《枫桥夜泊》中动静结合的两句是:

。诗人借此景抒发了自己
之情。
(3)风一更,雪一更,

。选自清代__________的词《
》,表达了作者
之情。
(4)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渔歌子》
9.
口语交际。(3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于本周日去郊游,要求同学们周日在学校门口会合。小明因家中有事来不了学校,所以不知道这个消息。老师让辰辰把这个消息告诉小明,请你为他们设计一组对话。
辰辰:
小明:
辰辰:
小明:
二、阅读与理解。(28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
)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
)飞舞。即使是(
)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
)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
)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这些叠词不仅强调了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文章语言的__________。(4分)
2.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顺序能相互调换吗?为什么?(3分)
3.对文中画
“___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喜欢冬天早上寒冷的感觉,中午寒气渐退,难免扫兴。
B.作者很享受在凛冽的清晨手捧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种闲逸的心情,到中午炭化为白灰,难免扫兴。
C.熊熊的炭火为寒冷的冬晨营造了美的氛围,到中午时炭火消失,那独特的韵味也消失了,难免扫兴。
4.第二自然段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2分)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第四自然段说“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却没写怎么美,请你学习短文的写法,结合平的积累,用几句话写一写冬天落雪的早晨的景致。(2分)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
(二)课外阅读(15分)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马克·吐温
黎明悄(qiǎo
qiāo)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的惬(xiá
qiè)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鸟儿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wēn
yūn)的雾,与周边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dǎo
dào)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粉红,在那边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1.
用“√”画出文中括号里的正确读音。(2分)
2.
短文按照__________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__________时、__________时和__________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短文第三自然段是_______态描写,按从_________到_________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
)——越来越浅——(
)——(
)——化为氤氲的雾。(3分)
4.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说它“真正值得铭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下列对本文表达方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安宁祥和的静谧之美
B.主要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C.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优美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让人如临其境
D.行文不紧不慢,流露出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和热爱
6.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听到“百鸟争鸣”,却“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2分)
7.
根据第一自然段所提到的景物,展开想象,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写写密西西比河入夜的景色。(2分)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以“
即景”为题,写下观察所得。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动静结合,使画面鲜活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基础与积累(42分)
1.
读拼音,写词语。(6分)
黎明、漆黑、凛冽、船桨、纠缠、细腻、羡慕、一簇、规律、抛弃、颤动、清晰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2分)
A.浣女(huàn)
湖畔(pàn)
聒噪(guō)
嫦娥奔月(bèn)
B.涨潮(zhǎng)嫉妒(jì)
蜂窠(kē)
袅袅炊烟(niǎo)
C.掀刃(xiān)
榕树(róng)缝隙(fèng)果实累累(lěi)
D.
红晕(yùn)
树梢(shāo)
陆续(xù)
面面相觑(què)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2分)
A.心旷神怡(快乐,愉快)
B.应接不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
C.比翼而飞(比方,比喻)
D.夜幕降临(来到,到达)
4.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B)。(2分)
A.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要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2分)
树木失去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去闯荡时一定要记住,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
干涸
堕落
B、枯黄
干涸
堕落
C、枯萎
干旱
陨落
D、枯黄
干旱
陨落
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4分)
(1)《长相思》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军旅生活的厌烦情绪。(×

(2)《四季之美》细腻真挚地写出了每个季节的独特韵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3)《鸟的天堂》中带双引号的“鸟的天堂”突出了大榕树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4)《月迹》写的是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主要表现了中秋月亮的淡雅。(×

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1分)
(1)大雁比翼而飞。(扩句,至少扩两处)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反问句)
难道那“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
(3)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在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
(4)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缩句)
赤壁之战是战例。
(5)总理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总理说,他/总理今晚要批改那些文件,我们送去的稿子,他/总理放在最后。
(6)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
②赵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③蓝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比赛。
(7)理解句子意思填空。(3分)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两句话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朗诵时要带着
兴奋、激动
的感情。
★仿照句子的写法,把“鱼儿在水中畅游”的画面写具体,注意用上加点的词。
各种各样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里畅游。长的,短的,金的,黑的,有的一个劲儿往前游,有的钻在水草里摆尾巴,有的跃出水面又潜入水底。
8.
补全诗词,并填空。(10分)
(1)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选自唐代王维的《
山居秋暝
》。两句诗都是

态描写。其中以动衬静的两居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本诗中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美景,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枫桥夜泊》中动静结合的两句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人借此景抒发了自己
愁绪
之情。
(3)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选自清代__纳兰性德_的词《
长相思》,表达了作者
思乡
之情。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
张志和
《渔歌子》
9.
口语交际。(3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于本周日去郊游,要求同学们周日在学校门口会合。小明因家中有事来不了学校,所以不知道这个消息。老师让辰辰把这个消息告诉小明,请你为他们设计一组对话。
辰辰:小明,学校将在本周日组织我们去旅游,要求我们周日在学校门口会合,你不要忘了呀!
小明:
好的,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辰辰:
注意带上水杯等用品啊。
小明:
好的,谢谢。
二、阅读与理解。(28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这些叠词不仅强调了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文章语言的
韵律美_。(4分)
2.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顺序能相互调换吗?为什么?(3分)
不能。因为“感动”是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心旷神怡”是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联系上下文可知,是大雁“比翼而飞”的美触动了“我”,而夜里的风声、虫鸣带给“我”的应是愉快的感觉。
3.对文中画
“___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作者喜欢冬天早上寒冷的感觉,中午寒气渐退,难免扫兴。
B.作者很享受在凛冽的清晨手捧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种闲逸的心情,到中午炭化为白灰,难免扫兴。
C.熊熊的炭火为寒冷的冬晨营造了美的氛围,到中午时炭火消失,那独特的韵味也消失了,难免扫兴。
4.第二自然段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A
)。(2分)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第四自然段说“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却没写怎么美,请你学习短文的写法,结合平的积累,用几句话写一写冬天落雪的早晨的景致。(2分)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雪纷纷扬扬,像鹅毛一样,一直下着,下着,没有声音。路边的小汽车没多久全变成白色的了。那些早起锻炼的叔叔阿姨在雪地上踩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二)课外阅读(15分)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马克·吐温
黎明悄(qiǎo
qiāo)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的惬(xiá
qiè)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鸟儿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wēn
yūn)的雾,与周边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dǎo
dào)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粉红,在那边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2.
用“√”画出文中括号里的正确读音。(2分)
2.
短文按照__时间___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__黎明悄然而至____时、_____天更亮____时和__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__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___密西西比河黎明时的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短文第三自然段是__静态_态描写,按从_______近__到____远_____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浓郁的绿色
)——越来越浅——(
娇柔的嫩绿
)——(
几乎没有颜色
)——化为氤氲的雾。(3分)
4.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_。说它“真正值得铭记”是因为__这景象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__。(2分)
5.
下列对本文表达方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安宁祥和的静谧之美
B.主要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C.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优美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让人如临其境
D.行文不紧不慢,流露出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和热爱
6.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听到“百鸟争鸣”,却“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2分)
因为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水面还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
7.
根据第一自然段所提到的景物,展开想象,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写写密西西比河入夜的景色。(2分)
暮色像一张大网网住了整个树林。树木的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皎洁的月光酒向宽阔的河面,河面波光粼粼,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三、习作与表达(略)
PAGE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