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注意事项:请将正确答案用圆珠笔或钢笔填到下面表格相应位置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填在上边表格中。
1.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镶嵌有八块汉白玉浮雕。之所以把《虎门销烟》作为其第一块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D.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亲自领导的
2.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
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3.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最佳对象。材料所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经过
B.结果
C.影响
D.原因
4.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吴松,身为江南提督的他,率众抵抗,力竭牺牲。“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陈化成
5.“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6.2020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是( )
A.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7.下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
8.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9.恭亲王奕诉在给咸丰皇帝的一份奏折中写道:“夷人带有马步数千名,前赴海淀一带,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烧毁。臣等登高晾望,见火光至今未息,痛心惨目,所不忍言!““夷人”指的是( )
A.英法联军
B.日军
C.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10.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2.中英《北京条约》第一款:“前于戊午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1860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沾炮台,该处守弃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碗惜。”对这一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是诚信友善的
B.掩盖了英国再次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
C.国际舆论支持清政府
D.《北京条约》签订是为维护中英的友好
13.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1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矩,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圆明园的各方回忆如表所示:
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
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事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脑。遂认为园内殿座数处,已于6日晚遭火烧
学者李慈铭(居住北京城内)
当日日记中记载“夷人烧,夜光达日烛天。”
法军将领蒙托邦
晚上七点左右行军至圆明园,为防止清军埋伏,命令在前院宿营,没有深入圆明园。
英军将领格兰特
英军步兵向圆明园行军途中迷路,夜宿喇嘛庙,彻夜燃起篝火,并向附近土堆发射炮弹,以便于与联军取得联系
据此可知,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的记载
A.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B.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C.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
15.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1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灾荒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
A.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17.《沙俄侵华史》中写道:“沙俄就是用自己的血手,写下了侵华的罪恶史,沙俄确实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沙俄掠取的侵略权益最广。”材料中的“权益最广”是指( )
A.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
B.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得最多的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8.这场革命从1851年一直持续到1864年,席卷了十六个省份,摧毁了六百多座城镇,几乎推翻了清王朝。“这场革命”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9.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实际上没有可行性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20.“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
A.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B.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D.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蹲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2分)
(3)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2分)
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时间
1837-1839年
1845年
1846年
英输华货物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约239万英镑
约179万英镑
材料三 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幻想。
(1)根据材料一,说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2分)
(4)请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内容。(1分)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将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二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受南方农民大起义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义。在此情况下,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最的重任。成丰三年,他被任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接近破产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的“南方农民大起义“指的是什么?(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2分)
24.(8分)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做王顺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
【天国梦始】
材料一 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遗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阁罗们斗争,我们从全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梦的实现】
材料二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梦中迷茫】
材料三 1856年,大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说:“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食回家特,依旧做长工。“天国竞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梦的破灭】
材料四 天王前段时间驾病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材料一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天朝慢慢鼎盛”是太平军取得哪一军事胜利后?(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符合了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对此你有何看法?(2分)
(3)材料三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历时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这场运动有何伟大历史意义?(1分)
25.(5分)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准确,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A
6.D【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故选D。
7.C
8.C【解析】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院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9.A【解析】据材料可知,“夷人”是英法联军。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选A。
10.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选A。
11.B
12.B【解析】题干材料意思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使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但由于1860年,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在大沾炮台受阻,致使战争再次爆发,是大清政府自己丧失了和好的机会。依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可知,题干内容掩盖了英国再次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故选B。
13.B
14.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西对于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间的记载存在差异,故此,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故D符合题意;个人主观回忆有史料参考价值,故A不符合题意;大臣记载的时间是在晚上,而学者记载的时间“达日烛天”,显然是白天,自相矛盾,无法得出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四则材料记载不同,中外史料之间无法相互印证,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B 16.C
17.B【解析】材料中的“权益最广”是指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选B。
18.C
19.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但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难以实践,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正确认识。
20.A【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可知,太平天国学习西方先进文明,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未体现B、C、D三项
21.(1)封建制度。闭关锁国政策。
(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3)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
22.(1)开辟海外市场。
(2)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23.(1)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太平天国运动。
(3)内外交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24.(1)主要事件: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等
(写两点即可)鼎盛: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后。
(2)愿望: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看法《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并没有真正执行。
(3)事件:天京事变。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堕落,争权夺利。
(4)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历史意义: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5.两次鸦片战争。1840年,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