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郦道元
文本导读
疑难探究
课堂小结
相关链接
写作特色
生字新词
走近作者
妙语佳句
板书设计
重点句式
郦道元(公元466或472—公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袭父爵曾任尚书主客郎、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因得罪权贵,迁陇西,为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杀害。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水经注》四十卷。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而且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栏目导航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文章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理形势及其四季的景色,展示万里长江中一段特别雄奇秀丽的画卷。本文学习的重点是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本文学习的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背诵课文直至当堂成诵。
栏目导航
重岩叠嶂 ( )
zhàng
襄陵 ( )
素湍 ( )
飞漱 ( )
峻茂 ( )
xiāng
tuān
yǎn
shù
jùn
绝巘 ( )
栏目导航
吵嚷、嚷嚷
rāng
襄助、襄阳
xiāng
湍流、水流湍急
tuān
喘气、气喘吁吁
chuǎn
峻峭、险峻、崇山峻岭
jùn
俊秀、俊俏、俊美
jùn
襄 ( )
嚷 ( )
湍 ( )
喘 ( )
峻 ( )
俊 ( )
栏目导航
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
的土山。
亭午:
夜分:
晴初:
飞漱:
回清:
霜旦:
素湍:
曦:
悬泉:
哀转久绝:
清荣峻茂:
夏水襄陵: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栏目导航
正午。
半夜。
天刚晴。
急流冲荡。
回旋的清波。
下霜的早晨。
浪花翻滚的急流。
日光,这里指太阳。
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
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略无阙处
栏目导航
阙:通“缺” 。
乘:动词,骑。 御:动词,驾。
【实词】
至于夏水襄陵
虽乘奔御风
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栏目导航
襄:上,漫上。
回:回旋。
肃:肃穆,寂静。
属:连接,连缀。 引:续,边续。
属引:连续不断。 凄异:凄凉怪异。
则:连词,表转折,却。
故渔者歌曰
哀转久绝
【虚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故渔者歌曰
栏目导航
渔:动词,打鱼。
绝:消失。
自:介词,从,在。
至于:连词,说到那。
或:有时。
虽:即使,表假设。
其:代词,它们。
良:副词,实在,真。
故:连词,所以。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沿,动词用作名词,指顺流而下的船只。
溯,动词用作名词,指逆流而上的船只。
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
回清倒影
空谷传响
栏目导航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至
绝
自
至于夏水襄陵(承接上文,表示另提起一件事)
每至晴初霜旦(到)
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非常)
哀转久绝(停止)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从)
自非亭午夜分(表假设,多与否定词
“非”“不”连用)
栏目导航
①或王命急宣
②至于夏水襄陵
栏目导航
或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表示选择。
至于 古义: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
“于”连用。
今义:介词,表示另外提起的。
【省略句】
示例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示例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示例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栏目导航
点拨:略主语“三峡”,应为:(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点拨:省略主语“两岸”,应为:(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点拨:省略主语“水、树、山、草”,应为:(水)清(树)荣
(山)峻(草)茂,良多趣味。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此句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山“高”这一特点。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与前文相比是从另一角度写出山的高。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山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以见到日月。
【品析】
栏目导航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句话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以写出船行之快。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以具体印象。“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用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且深刻了。
【品析】
栏目导航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写春冬时三峡景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绮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互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品析】
栏目导航
【探究一】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作者从“山”、“水”来描写三峡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点拨】
栏目导航
探究二: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点拨】
栏目导航
语言凝练生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清幽秀丽、雄奇险拔的景色。作者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翻滚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栏目导航
气势恢宏,特征鲜明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采用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写法,按照季节,层次分明而各具特色。善于选取富于特征的事物,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描写的各个部分相互衬托,各有侧重而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的特色。
栏目导航
三峡
山————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水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飞瀑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栏目导航
三 峡
郦道元
作为地理学家和散文家的郦道元使人钦佩,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阅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匠心独运、慧眼独具。《三峡》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竟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栏目导航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长江三峡
栏目导航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栏目导航
《西陵峡》
栏目导航
《巫峡》
栏目导航
《三峡栈道》
栏目导航
《三峡水利》
栏目导航
《三峡风景》
栏目导航
《三峡风景》
栏目导航
《瞿塘峡》
栏目导航
《白帝城》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