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课件(2课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课件(2课时,3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9 09: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整理和复习
6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2课时 数的运算(1)
一、新课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每一种运算都有其自己的含义,也有其自己的计算法则。
减法
乘法
除法
加法
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例题讲解
整数、小数、分数运算
相同点
不同点
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都遵循四则运算法则。
1.整数对齐相同数位就可以加减;小数要对齐小数点(相同数位)后才可以加减;分数通分后才可以加减。
2.整数直接乘除;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小数除法先转化成整数除法,再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按照分数乘法,即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然后约分计算。
2.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二、例题讲解
3.如果有0或者1参与四则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
(1) 0加上任何数得任何数,0乘任何数得0,0除以任何数得0。
(2)0不能作除数,0不能作分母。
(3)1乘任何数得原数,任何数除以1得原数。
26+32=58
58-26=32
58-32=26
1.6+2.7=4.3
4.3-1.6=2.7
4.3-2.7=1.6
125×8=1000
1000÷125=8
1000÷8=125
2.5×4=10
10÷2.5=4
10÷4=2.5
4.观察下列算式,说说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二、例题讲解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简便运算
逆运算
逆运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
减法可用加法或减法验算。
乘法可用除法验算,
除法可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数×乘数=积
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5.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等式。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关系吗?
二、例题讲解
二、例题讲解
(1)在数的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一个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6.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1.认真观察每一道计算题,先想想需要注意些什么。
73.05-3.96
27.5×1.4
3.12÷15+4.71
12.5×28-193
三、新知运用
- +
5
4
3
2
6
1
× ÷5
4
3
3
1
× ÷ +
6
5
9
4
3
10
3
7
三、新知运用
73.05-3.96=69.09
7 3 . 0 5
3 . 9 6

6 9 . 0 9
1.认真观察每一道计算题,先想想需要注意些什么。
1.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
3.得数的小数点要同加数、被减数、减数对齐。
小数加减法法则:
三、新知运用
27.5×1.4
2 7 . 5
1 . 4
×
1 1 0 0
2
2 7 5
3 8 5 0
.
=38.5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
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小数乘法法则:
1.认真观察每一道计算题,先想想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新知运用
3.12÷15+4.71
1.认真观察每一道计算题,先想想需要注意些什么。
=0.208+4.71
=4.918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2.5×28-193
=350-193
=157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三、新知运用
1.认真观察每一道计算题,先想想需要注意些什么。
× ÷5
4
3
3
1
÷5
4
1
=
20
1
=
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法则。
2.回顾了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第79页第1题、第2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数的运算(2)
(1)在数的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一个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一、新课引入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名 称 举 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15+28=28+15 a+b=b+a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37+24+26=37+(24+26)
12×15=15×12
13×25×4=13×(25×4)
(20+35)×4=20×4+35×4
例7.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完成下表。
二、例题讲解
(1)运算定律
(2)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名称 用字母表示 举例
减法的性质1 a-b-c=a-(b+c) 72-9-21=72-(9+21)
减法的性质2 a-b-c=a-c-b 75-39-25=75-25-39
除法的性质1 a÷b÷c=a÷(b×c) 210÷6÷5=210÷ (6×5)
除法的性质2 a÷b÷c=a÷c÷b 210÷15÷7=210÷7÷15
二、例题讲解
例8.举例说明估算的应用,你知道哪些估算策略?
(1)7.99×9.99与80比,哪个大?
答:80大。
因为80=8×10,而8比7.99大,10比9.99大,所以它们的积会大于7.99×9.99。
(2) + 比1大吗?
1
2
3
5
答:比1大。
因为1= + ,而 比 大,所以它们的积会大于1。
1
2
1
2
1
2
3
5
二、例题讲解
例8.举例说明估算的应用,你知道哪些估算策略?
(3)妈妈带100元去书店买书,她买了两本文学书,每本2.6元;又花了39.6元买了一本汉语词典;之后,妈妈还想买一本家庭菜谱,有两本菜谱可供选择;薄本的13.7元,厚本的23.8元。请帮妈妈估算一下,这时她的钱够买哪一本?
可以把所有的价钱按四舍五入估算成整数来计算。
2.6≈3
39.6≈40
花了的钱:2×3+40=46(元)
剩下的钱:100-46=54(元)
54>13.7 54>23.8
答:她的钱随便买哪本。
二、例题讲解
三、新知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4× +4×
2
7
5
7
=4×( + )
2
7
5
7
=4×1
- -
9
7
4
9
5
9
= -( + )
9
7
4
9
5
9
= - 1
9
7
=
2
7
1
3
( - )×45
1
5
= ×45- ×45
1
5
1
3
= 15-9
=4
= 6
四则混合运算,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三、新知运用
2.六年级有5个班,1至5班的人数依次为:43、40、41、44、42,学校小礼堂有200个座位,如果召开六年级毕业典礼,需要加椅子吗?
5个班的人数大约都是大于或等于40人,40×5=200(人)
所以实际人数会大于200人。
答:需要加椅子。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四则混合运算,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2.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第79页第4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数的运算(3)
通过计算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
一、新课引入
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楚问题和已有的信息。
分析数量关系很重要。
解答之后还要检验结果,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10.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 。两个班共交了多少件作品?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32+32×(1+ )=72(件)
答:两个班共交了72件作品。
六(2)班上交作品是六(1)班的(1+ )
二、例题讲解
1.书店第一季度的营业额为15万元,第二季度的营业额为16.5万元。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百分之多少?
16.5-15=1.5(万元)
1.5÷15×100%=10%
答: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0%。
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比第一季度多,
以第一季度为单位“1”。
三、新知运用
三、新知运用
2.学生夏令营组织远足,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km。实际2.5小时就走完了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距离是不变的,只是时间变了,速度就会发生改变。
11.25÷2.5-11.25÷3=0.75(千米)
答: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0.75千米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第79页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