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4.2.5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2 11:2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情境导入 美读
解读
品读 研读 总结背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情境导入 赤壁之战(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
公元1079年,47岁的北宋词人苏轼来到赤
壁,很想有所作为的他此时却因“乌台诗
案”被贬到黄州作团练副使。清秋的黄昏,
残阳如血,面对滚滚的江水,联想到三国
英雄周瑜,对比自己的遭遇,苏轼心潮起
伏、感慨万千:
一、美读
读出大气、读出豪迈、读出美感。
提示:注意读音
初嫁了liǎo
纶guān巾
还huán酹lèi江月
注意节奏:四字句2/2;
五字句2/3;六字句2/4
示范: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解读
泡诗----改写成散文
(自主探究成果展示之一)
你知道这首词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了吗?
三、品读
(自主探究成果展
示之二)
也就是要学会赏析: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提示:主要从炼
字、修辞、表现手法
等几个角度思考。)
1、齐读上片,赏析
开动脑筋就会成功,敢于发言定能胜利
上片是“观眼前之景”,作者所写的“眼
前之景”有哪些?
首先是:滚滚东去之大江
浩淼的江水,宏伟的气势,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巨
变,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
时的起伏激荡的心潮。
然后是: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
翻卷的浪花
当我们朗读这里的时候,仿佛一股驱山走海之力,裹挟
着天风海雨而来。壮阔之景如在眼前,浩荡之声犹如在
耳,我们都要忍不住赞叹“美哉!壮矣!”
,
2、齐读下
片,赏析:
















下片“思历史人事”, 究竟“思”了哪个历史人物的
从哪几个方面?
事?周瑜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年轻(34岁),生活幸福
→英俊
→儒雅
樯橹灰飞烟灭 →东吴都督、功业早成
在作者笔下,周瑜是如此的英姿勃发,如此地运筹
帷幄、志得意满,如此地令人艳羡。
下片“抒一己之怀, 究竟“抒”了什么“怀”呢?哪
两句向我们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
“多情应笑我------一樽还酹江月”
原来作者由人及己,拿周瑜来与自己比较:
周瑜:年轻(34岁),生活幸福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功业早成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诗人要对周瑜表现这样的
无限向往之情呢?实际上是借周瑜来浇自己心中的块
垒:我苏轼本来也是才华横溢之人,也可以建立周瑜那
样的功业的,可惜我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啊。
苏轼:年老(47岁),屡遭不幸,早生华发,团练副使,老大无成
小结:这首词的
风格?
豪放
四、研读
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开动脑筋就会成功,敢于发言定能胜利
1、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否说明苏轼
很消极?为什么?
1、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否说
明苏轼很消极?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是很消极。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
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他并没有
真的消极,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可能在想,所
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尽了,当年
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不也是“浪淘尽”了吗?这样一
想,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
他也可能在想,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短暂、虚幻,不
如意事十之八九,何必过于执著呢?放得下,才能拿得
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所以他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
出来,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特有的旷达洒脱情
怀。
2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歌。
背诵、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