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生物种群练习(选修).rar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生物种群练习(选修).rar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1-02 11: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 )1. 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 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 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 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 )2.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3.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曲线①,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 )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 )5.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 1920 1925 1930 1935 1940 1945 1950
数量(百只) 130 200 398 990 1350 1290 1190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
(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 )7.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50只 B.300只
C.200只 D.大于300只
( )8.图2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
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
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e
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a>b>c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 )9.下图是对某天然林场山毛榉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下列对该调查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大树多,说明对该林场的保护力度大,有效地防止了乱伐现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B.从长远的角度看,该种群密度将要下降
C.该种群的环境阻力很小,种群在一定阶段将呈“J”型增长
D.树苗少,说明这种植物繁殖力低下,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
( )10.下列不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  D.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 )11.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 面积(cm×cm)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A 3 5 8 14 16 17 19
B 3 5 6 9 11 13 13
C 2 3 5 8 8 8 8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 )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 )1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生物的数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二、多选题
( )1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1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1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三、填空题
16.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新的环境后,某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是 时,原因是 。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 ,主要
原因是 和 。
17.(10分)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某省地处祖国的南大门,很多地方都分布有红树林。红树林就是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之间的乔木或灌木,就像海岸边的绿色长城。现在要调查红树林中某种红树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随机取样。在样方法中,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种群密度估计值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_。
(2)有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多年的荒地新迁入的一种鸟类进行了调查,相关资料如下(单位:只):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种群数量 50 80
捕捉标志数 80 80 90 90
第二次重捕数 80 80 1OO 90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16 8 1O 9
请根据上表数据,画出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变化曲线:
答案
16.(1)S型曲线N/2 增长型 (2)T1—T2 在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17.利用表格数据,计算出1972年—1975年种群数量分别为400、800、900、900,再加上1970年与1971年分别为50、80,可在原图基础上描点绘图。
(1)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如下图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个体数(只)
年份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个体数(只)
年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