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略带悲伤的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用优美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唱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
三、教学重难点:
1、用柔美和连贯的声音和略带悲伤的情绪表现歌曲;
2、唱好弱起节奏和6/8拍的节拍。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介绍作曲家贝多芬、作品以及歌曲背景。
(1)人物介绍: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2)作品介绍:
交响乐:《英雄交响曲》(第三)、命运交响曲》(第五)、《田园交响曲》(第六)、《合唱》(第九)。
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
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等。
2、介绍土拨鼠:
土拨鼠,也叫天竺鼠、旱癞,身体粗壮,主要分布在草原旷野地带,以植物为食。土拨鼠与松鼠、海狸皆属于鼠科。
(三)新课教授:
1、介绍诗人歌德,配乐朗读诗歌《土拨鼠》。
19世纪的欧洲,人们有带土拨鼠流浪的习俗,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德国诗人歌德就写了一首有关土拨鼠的诗。
2、出示朗读:
歌曲《土拨鼠》就是歌德的诗其中的一段。
3、提出问题:
(1)诗人为什么要带着土拨鼠去流浪呢?
(2)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4、出示课件,揭题。
5、听赏歌曲: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根据歌德的这首诗创作了同名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节拍、内容和情绪。
6、学唱歌曲:
(1)6/8拍的强弱规律?念一念、拍一拍。
6/8拍:× × × ∣ × × ×
● ○ ○ ◎ ○ ○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2)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描绘的内容:
描写了流浪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他的宠物,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感到孤寂的心情。
(3)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
提出问题、找学生回答。
a.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请根据旋律、情绪的不同为歌曲分几部分?
b.找出歌曲中相同开头不同结尾的乐句?
(4)教唱歌曲:
a.学习第一、二乐句;
b.学习第三、四乐句。
7、拓展:
分组演唱歌曲。
8、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贝多芬创作的歌曲,初步地了解了贝多芬。像贝多芬这样的伟大的音乐家和艺术家还有很多,如肖邦、巴赫、莫扎特,还有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后我们还将陆续的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