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份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份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7 20: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育才学校高一语文11月份周测
时间:120分钟 分数:150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大数据能够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并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迹。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也成为信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与个人相关的数据往往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和隐私,甚至涉及个人的敏感信息和核心隐私,一些机构也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因此,数据开发和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数据开发和共享的过程既涉及数据的流转,也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同时,个人信息还可以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如果不加以规范,一旦数据共享行为失控,就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因此,有必要对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应在坚持保护个人基本信息权利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开发和共享。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信息被收集者同意。知情同意是信息权利人对其个人信息支配权的具体体现,这种支配应当是一种独占性的支配。这种支配的效力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的初次收集方面,也应当体现在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中。也就是说,信息收集者在初次收集个人信息时,原则上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其在共享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时,同样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这是因为,信息权利人允许信息收集并不等于允许信息共享。
因此,数据开发后再次共享的,如果涉及个人信息,应当获得信息权利人的明确授权。也就是说,信息无论与谁共享,在共享的范围内,都应当经过信息权利人的知情同意。除信息权利人对信息共享者有特别授权外,信息共享者对相关信息所享有的权利不得超出被明确授予的权利范围。如果信息权利人没有对共享后的信息使用作出单独授权,那么,信息共享者所获得的利用信息的权利不得超出信息权利人初次授权的范围。这实际上体现了对信息权利人控制其个人信息流通权利的尊重。
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除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应当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这就是说,从事某一特定活动,在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个人信息时,尽量不使用;在必须使用并征得信息权利人许可时,尽量少使用。
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也要注重保护信息权利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既不能因为过度保护个人信息权利而限制数据产业发展,也不能为发展数据产业而不考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企业在进行数据开发和共享时,应对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个人信息、隐私进行必要审查,遵循法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一般规则。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既充分保障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权利,也为数据的利用、流通等提供便利,以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2019年07月23日《人民日报》王利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将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
B.从相关的大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有用信息。
C.个人信息在初次收集时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而分享时就无法征得同意。
D.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经同意许可后,应该尽量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2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开发和共享数据中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B.第3~5段论述数据开发和共享过程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相关原则。
C.末段指出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两者不能偏废,要探索新办法。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对个人影响很大。
B.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它有利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C.某装潢公司买到购房者信息,向他们推销房屋装潢方案,这是对信息权利人的不尊重。
D.个人信息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这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落,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柯,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 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 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D. 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B. 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完全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C. 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
D. 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6.文艺市场的高酬劳有哪些不利之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半 局
张晓风
大家都叫他杜公——①虽然那时候他才三十几岁。
他和我有十几年之久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一间办公室里——但是我不喜欢说他是“同事”。 说他是朋友吗?我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 他这人毛病甚多,带棱带刺,在办公室里对他敬而远之的人不少,就连我自己,跟他也不是没有斗过嘴,使过气,但我惊奇我真的一直尊敬他,喜欢他。
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中文系里做助教,他是讲师,三系合用一个办公室,成天人来人往的,他每次从单身宿舍跑来,进了门就嚷:“我来‘言不及义’啦!”
他的喉咙似乎曾因开刀受伤,非常沙哑,猛听起来简直有点凶恶,细听之下才发觉句句珠玑,令人绝倒。后来我读到唐太宗论魏征(那个凶凶的、逼人的魏征),却说其人“妩媚”,几乎跳起来,这字形容杜公太好了。——虽然杜公粗眉毛,瞪凸眼,嘎嗓子,而且还不时骂人。
他住的屋子极小,大约是四个半榻榻米,宿舍人又杂,他种了许多盆盆罐罐的昙花,不时邀我们请赏,夏天招待桂花绿豆汤、郁李,冬天是腊八粥或猪腿肉红煨干鱿鱼加粉丝。我一直以为他对昙花深感兴趣,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他只是想用那些多刺的盆盆罐罐围满走廊,好让闲杂人等不能在他窗外聊天——穷教员要为自己创造读书环境真难。
“这房子倒可以叫‘不畏斋’了!”他自嘲道,“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其亦不足畏也——孔夫子说的。”
他那一年已过了四十岁了。
杜公能写字,也能作诗,他随写随掷,不自珍惜,却喜欢以米芾自居。
“米南宫哪,简直是米南宫哪!”
杜公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人或事他非爆出来不可。有一次他极讨厌的一个人调到别处去了,后来得意洋洋地穿了新机关的制服回来,他不露声色地说:“这是制服吗?”
“是啊!”那人愈加得意。
“这是制帽?”
“是啊!”
“这是制鞋?”
“是啊!”
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始终没有悟过来制鞋、制帽是指丧服的意思。
杜公谈起恋爱,差不多变了一个人,风趣、狡黠、热情洋溢。他要我带一张英文小纸条回去给那女孩,上面这样写:
“请你来看一张全世界最美丽的图画,
会让你心跳加速
呼吸急促……”
小宝(我们都这样叫她)和我想不通他哪里弄来一张这种图画,及至跑去一看,原来是他为小宝加洗的照片。
他又去买些粗铁丝,用槌子把它锤成烤叉,带我们去内双溪烤肉。也不知他哪里学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本领,问他,他也只神秘地学着孔子的口吻说:“吾多能鄙事。”
从一切的理由看,跟杜公结婚是不合理性的——②好在爱情不讲究理性,所以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他的女儿取名“杜可名”,出于“老子”,真是取得好。
后来就听说他病了,医生已放弃开刀,杜公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立刻什么都明白了,倒是小宝,他一直不让她知道。我和另外两个女同事去看他,我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看他了。
对于那些英年早逝弃我而去的朋友,我的情绪与其说是悲哀,不如说是愤怒!
正好像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做游戏,大家才刚弄清楚游戏规则,才刚明白游戏的好玩之处,并且刚找好自己的那一伙,其中一人却不声不响地半局而退了,你一时怎能不愕然得手足无措,
甚至觉得被什么人骗了一场似的愤怒!
满场的孩子仍在游戏,属于你的游伴却不见了!
他于八月十四日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孤女九岁,他在病榻上自拟的挽联是这样的:
“天道还好,国族必有前途,惟劫难方殷,先死亦佳,勉无深恶大罪,可以笑谢兹世;
人间多苦,事功早摒奢望,已庸碌一生,幸存何益,忍抛孤嫠弱息,未免愧对私心。”
但写得尤好的则是代女儿挽父的白话联:
“爸爸说要陪我直到结婚生了娃娃,而今怎教我立刻无处追寻,您怎舍得这个女儿;
女儿只有把对您那份孝敬都给妈妈,以后希望您梦中常来看顾,我好多喊几声爸爸。”
读来五内翻涌。
也许因为没有参加他的葬礼,感觉上我几乎一直欺骗自己他还活着,尤其每有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我总想起他来,他那人读文章严苛万分,轻易不下一字褒语,能被他击节赞美一句,是令人快乐得要晕倒的事。
每想起一次,就怅然久之,有时我自己也惊讶,他活着的时候,我们一年也不见几面,何以他死了我会如此嗒然若丧呢?我想起有一次看到一副对联,似乎是江兆申先生写的: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
(选自张晓风作品,有删节)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语意的跳跃、转换。
B.作者和杜公明明是相知相重、生死不舍的朋友,开篇却说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主要是出于敬意。
C.文章结尾处引用的对联意味深长,意在表明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平时是否亲密,而在于心灵的契合相通。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方法表现杜公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8.请概括杜公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请阐释标题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 “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漆身为厉(lài),吞炭为哑:身上涂漆为癞,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厉,通“癞”, 癞疮。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在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B.如厕,古代多指“到厕所去解手”的意思。文中即此意。
C.幸,本义是指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引申义是福气、宠爱,也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D.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 ,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七 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 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B.颔联承上文“千山”,是写山。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C.颈联承上文“万水”,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给客观景物涂上了浓重的主观感彩。
D.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三军”是指海陆空军。
E.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 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
15.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 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沁园春 长沙》上阙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盏 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还刷新着人类文明的边疆,扩充着社会的审美。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 ”,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枯 细枝末节 闭塞眼睛捉麻雀 高树
B.孤 雕虫小技 躲进小楼成一统 倡导
C.枯 雕虫小技 闭塞眼睛捉麻雀 高树
D.孤 细枝末节 躲进小楼成一统 倡导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B.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C.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B.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扩充着人类的文明
C.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D.更刷新着人类文明的边疆,扩充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20.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①____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②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四是③________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刘邦、唐太宗,荆轲、烛之武、蔺相如、廉颇、樊哙、苏武、孔子、庄子、司马迁、梁启超、苏轼、辛弃疾等。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人间有“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许多依然有现实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
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 案
1.B 2.A 3.D 4. B 5. C
6. ①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②会造成社会的浮躁,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③极大地影响了青年人职业理想的选择。④会造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受阻等,从而影响科学发挥更大作用。
7.D
8.(1)风趣幽默、率直洒脱。说自己说话“言不及义”,给宿舍取名无畏斋,恋爱时设计骗女友,给自己写挽联。(2)勤奋好学、才华出众。用多刺的盆盆罐罐围满宿舍走廊,为自己创造读书环境;善于引经据典,连女儿的名字都取自《道德经》;能写字、作诗、作联。(3)刚正不阿,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人或事非爆出来不可。读文章严苛万分,轻易不下一字褒语。(4)热情友善,爱心深沉。常请朋友去宿舍赏花,热情招待。生重病瞒着爱妻,临终前代女儿拟挽联,实际是劝谕女儿爸爸去后要好好孝敬妈妈。
9.标题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孩子们在广场上做游戏,其中一人玩到半局就离开了;文字背后,指杜公英年早逝,没和大家一起更久地享受生命的快乐。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10.B 11.B 12.D
13.(1)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2)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14.BD
15.①对比(反衬):首联中 “远征难”与 “只等闲”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衬;颈联中“云 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强调了红军将士坚定 的革命信念。
②比喻:颔联中把险峻绵延的五岭比作“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蔑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③夸张:颔联中“逶迤”、“磅礴”极言其高大绵亘;“细浪”、“泥丸”极言其细小。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
16(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7.B 18.D 19.C
20.社会提升依靠胆识非凡、人格卓越的少数人。
21.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 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
22.
立意角度:
1.唐太宗、孔子:胸怀天下、志存高远;
2.秦始皇、荆轲:敢为人先、革故鼎新;
3.司马迁、庄子:坚定忠贞、坚守信仰;
4.烛之武、蔺相如:果敢无畏、大公无私;
5.梁启超、辛弃疾:激浊扬清、舍生取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