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8 10: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清(24分)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6分)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我们________有缺点,_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_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画横线。(2分)
因为(wéi wèi)
改正(zhèng zhēng)
兴(xīng xìng)旺
采(chǎi cǎi)用
(2)在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话题来写的?(  )(1分)
A.怎样对待批评
B.精兵简政
C.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最后一个句子在这段话中起到的作用是(  )(1分)
A.承上启下 
B.总起下文 
C.总结上文
2.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1)我的心jù
liè(   
)地跳动起来,用kǒng
jù(   )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2)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sòng
zàng(   ),开zhuī
dào(   )会。
(3)我们的身体一天天地shuāi
ruò(   )下去。
(4)烈火fén
shāo(   )若等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C.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花果山景区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B.新学期伊始,校团委、学生会联合开展寻找“校园最美的风景”。
C.广大市民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提高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
B.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神态描写)
C.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言描写)
D.要留清白在人间。(双关)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宗旨。
C.郑燮是“扬州八怪”之一。
D.《马诗》的作者李贺有“诗仙”之称。
二、素养清
(13分)
7.根据情境填空。(4分)
卢老师:同学们知道《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吗?
小慧:这三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也就是借所歌咏的物来表达______________。如诗人在《石灰吟》中借石灰的清白来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操。
小聪:我知道了,这三首诗中所歌颂的物和诗人所言的志之间是有联系的,透过____________,我们可以领会人的精神。如《竹石》一诗中所描写的石头缝中的竹子,它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日晒雨淋,顽强不屈地生长。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所要歌颂的就是这种精神,也正是要歌颂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8.(综合性学习题)在岁月的冲刷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光芒;在时代的变迁中,英雄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9分)
材料一: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设立了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向烈士致以深深的悼念。
材料二: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
——2018年3月,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依你看,材料一中,中国为什么要设立这些纪念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习主席眼中的英雄是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主席说:“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请向同学们讲一讲你心目中的英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清(3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各题。(8分)
咏煤炭
于 谦
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
爝火③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④元⑤赖生成力,铁石⑥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这里指大地。②阳和:这里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爝火:小火把。④鼎彝:指帝王宗庙祭祀用具。⑤元:通“原”,原本。⑥铁石:古人误以为铁石久埋地下也可以变成煤炭。
9.“凿开混沌得乌金”中的“乌金”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诗歌的内容填空。(3分)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这三句诗依次写出了煤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用。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15分)
丰 碑
李本深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有改动)
12.“丰碑”原指什么?本文中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指出文章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能否改为“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作者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
C.将军看到死者时,文章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
D.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本文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将军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将军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三)直击中考阅读题。【小升初·益阳】(10分)
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
徐文秀
①现在,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被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儿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儿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儿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儿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儿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儿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儿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华声文萃》2018年11期,有改动)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②段写生活中一些人没有耐心的现象,目的是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B.第④段的画线句意在说明耐心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C.“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不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D.本文的结构模式是“引论—本论—结论”,其中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四、写作清(50分)
20.
六年级学生荣啸的父母在北京打工,荣啸一直跟在父母身边读书。由于父母所在的单位裁员,他们一家只好回到家乡。昨天,荣啸向记者表达了他的三个心愿:一是父母不要再去外地打工;二是他自己能在家乡尽快找到新的朋友;三是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继续去北京学习、生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真情实感。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发感情,发表看法。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基础清
1.
(1)wèi zhèng xīng cǎi
(2)所以 如果 就 只要 就
(3)A (4)C
2.
(1)剧烈 恐惧 (2)送葬 追悼
(3)衰弱 (4)焚烧
3.
D 点拨: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用在此处形容花果山自然美景不合适。
4.
C 点拨:A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去掉“和思维能力”;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活动”;D项语义重复,应去掉“目前”。
5.
C 点拨:C项运用的手法应为“引用”。
6.
D 点拨:李贺被称为“诗鬼”,而不是“诗仙”。
二、素养清
7.
托物言志 自己的志向 自己清清白白做人 物的精神
8.
(1)为了悼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和被侵略者杀害的同胞。
(2)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3)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的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三、阅读清
(一)9.
煤炭(2分)
10.
取暖 照明 冶炼(3分)
11.
这首诗借煤炭的燃烧来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诗人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3分)
(二)12.
H·4·2 
“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浅】。本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深】。(2分)
13.
X·4·1 
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的恶劣,暗示战斗十分残酷【内容】;烘托人物形象【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军需处长冻死做铺垫【内容】。(3分)
14.
G·4·1 
示例:发愣、激动、愤怒、震惊(发怔)、内疚、敬仰【条】。(3分)
15.
G·4·1 
示例:不能改。“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揭示了主题,呼应了前面的景物描写和将军的思索担忧,使文章结构严谨【理】。(3分)
16.
A、D(4分) 点拨:B项“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错误,警卫员当时是气喘吁吁地汇报情况的,省略号表现了警卫员内心的不平静。C项“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错误,当将军看到死者时,刻画死者形象只运用了神态描写,而刻画将军形象只运用了心理描写。E项“将军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错误。
(三)17.
LG 
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或: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3分)
18.
LS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其次,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耐心成就意志之美)。(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19.
C(3分)
四、写作清
20.
思路点拨:“心愿”可以理解为“想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打开思路:想法的内容,为什么有这个想法以及这个想法对你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写“心愿”,我们可以写有什么样的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心愿对“我”的影响。根据以上几点确定写作的主题,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例文:
享受最后的温情
当我的世界渐渐褪色,只剩下天边的落霞与星光;当我眼睁睁地看着所有我爱的人渐行渐远,我却无力留住他们;当我的生命明天就会结束,我的心头还会有哪些愿望呢?
十五年的光阴淡漠地与我擦肩而过,我也曾毫不在乎地对待身边的事物。转眼已是深秋时节了,四季之中唯有秋天是一夜之间说来就来的,淡漠了春天里透明的绿意与粉嫩、夏日里草木的繁盛与热烈、严冬里雪花飞舞的晶莹剔透。沐浴着绚丽的霞光,去看看收获的田野吧,那夺目的光芒孕育了冬的严酷、春的滋润、夏的热烈。当晚霞落在每一株稻穗上的时候,收获的欢欣也漫上了我的心头,充实而美好。
小诺好像和我闹翻了,准确地说是她一直在生我的气。上个星期天下午,我们约好一起去看电影,我以为那一天会有艳丽的秋阳的,谁知却下起了大雨,冰凉的雨毫不留情地打下来,寒冷的风也提前来临了。我以为小诺不会去了,于是就懒洋洋地靠在家里的暖炉旁看电视剧……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却不肯低头去求得她的原谅。当天空收起最后的余晖时,小诺,我会去找你,听到你说原谅我。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一份友情。
夜幕拉开了,四周宁静了。打开窗前那盏温馨的灯,看看书吧。化学书,平素我最看不顺眼的化学书,我也得看看的。可以执着专注地讨厌做一件事,也是不错的,至少感觉还分明。如果我的生命可以超越明天,我也不敢担保我会去学好它,但我依然会在这个时候摊开化学书,彻头彻尾地面对它烦恼一回。
妈妈,我要睡了,您能陪我睡吗?如果您愿意,我希望像小的时候一样听到您讲的故事。妈妈,我已经很久没有把手放在您温柔的手心里了。当自以为有了自己成熟的想法后,我便渐渐逃开您的目光、您的关爱。我在这个我还未了解透彻的世界里横冲直撞,直到伤痕累累。妈妈,您怎么还能用那样慈爱的眼光注视着我,不顾一切地包容着我?仅仅因为我是您的女儿吗?妈妈,我错了,不该不听您的话。这一刻,我依偎在这最后的温情里,心里充满了爱。
点评:“当我的生命明天就会结束”,这种设想未免太残酷,但仿佛又是现实。当生命只剩下今天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有哪些心愿呢?作者没有愤愤不平,没有唉声叹气,有的只是内疚与珍爱。在这篇情感浓郁的佳作中,有太多耀眼之处,具体而言:
一是在假设中写心愿。只要是人,都会有心愿。只是这种心愿有的低俗自私,有的高尚美好;有的平淡无奇,有的与众不同。本文显然属于后者。文章摆脱常规的思路与切入角度,借助生命的即将终结来展示心愿的美好。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唯有在这种时刻,我们的心愿才会变得急切,变得真切。也正是由于文章设置了这样一种背景,原本被作者忽视的自然之美、同窗之情、学习之苦、父母之爱,都变得那么美丽动人、震撼人心了。
二是在景物中抒情感。要写出秋天景物的特征不是一件易事。作者想到了用对比的手法。她说秋天“淡漠了春天里透明的绿意与粉嫩、夏日里草木的繁盛与热烈、严冬里雪花飞舞的晶莹剔透”,字里行间虽然没有言及秋天,但秋天的景物跃然纸上,美不胜收。写景的目的往往落到抒情上,这一点本文体现得较为突出。写与朋友的误会时,说“冰凉的雨毫不留情地打下来,寒冷的风也提前来临了”;写怀念读书生活时,又说“夜幕拉开了,四周宁静了”,笔墨不多,却很好地衬托出了人物的心境,表现出了“我”对美好情感的怀念,对知识的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