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创造(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中展示了以大量的废旧材料创作的生活日用品和小工艺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可利用许多废旧材料制作富有想象力的生活用品与装饰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生活物质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多媒体课件、工艺设计说明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各种材料、剪刀、颜料、胶带、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利用不同材料的美感创造出具有新视觉的作品,为实际生活服务。
(2)过程与方法:在发现与创造过程中,体会设计应用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愉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去巧妙地利用材料原有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因素创造新事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仔细观察“我的办公桌”。
(2)欣赏一些图片,教师提问:这些画与我们平常看到的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思考。
2、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分析书中作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
3、造型表现。
(1)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
(2)提出问题:你能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日用品吗?(举例说明)
4、示范演示。
(1)选择材料。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
(3)进行创作,再进行装饰美化。
5、学生创作。
(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乐趣。
(2)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4)教师巡回指导,并为有困难的同学或小组提供帮助。
6、评价。
(1)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设计说明)。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
(3)学习建议: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7、课后拓展。
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课后收集一些材料制成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四、板书设计
发现与创造
1、发现材料
2、利用材料
3、创造作品
五、教学反思
选择这一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校是农村学校,部分学生家庭困难,又是隔代抚养,在上美术课的时并不想造成学生格外的负担,本课选择的物品都是同学们平时常见、但又常常忽略的。不管是走读的、还是寄宿的学生都能方便、快捷的找到。
这节了课,看是简单,确有折射出很多东西。在上课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一般。有些学生,特别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反而做的更好。同时小组合作,分工协调通过这节课都很好的体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