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本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讲述各个动物类群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课通过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进一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后面学习各个环境中动物类群及保护珍稀动物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步骤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一些方法、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土壤中无脊椎动物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设计思路
本节围绕“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然后设置具体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最后学生分析为什么不同环境中动物种类不同,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2)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合作与探究,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生物多样性;
(2)在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实验方案的设计;
五、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池塘和花坛土壤样品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小时在土壤中逮过蛐蛐,抓过西瓜虫吗?你们还看见土壤中有哪些小型动物呢?
述:我们在生物分类中提到过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你们所讲的这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还是脊椎动物?
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 学生回答:大型的有蚯蚓,蚂蟥,蜈蚣;中小型的有蚂蚁,跳虫,蝼蛄等
生:无脊椎动物。 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实验做铺垫
二、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出示池塘土壤和花盆土壤,请学生猜测,这两种土壤环境中有没有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吗?
设疑:那么在其他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种类数量相同吗?
师: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有哪些?问:围绕本节的探究目的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补充肯定并纠错
针对你们刚提出的问题,你们可以出什么假设呢?、
引导学生做出具体的假设,
生:这两种土壤环境差别较大,里面生存的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应该不相同。
生:也应该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回忆回答: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思考、举手:
生1: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是否相同?
生2: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有什么变化?
生3:池塘边土壤和花盆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是否相同?
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做出假设:如
生1: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不相同;
生3:池塘边土壤和花盆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不相同等
让学生熟悉实验流程,帮助学生提出符合本节需要的探究问题
三、 设计实验方案 引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
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时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
1、选择什么样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查?
2、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调查?
3、设计怎样表格来记录探究数据?
师示所提供的器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上实验方案。
师总结并纠错,并让个小组在进一步完善方案。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1、至少要选择两块环境不同的样地,便于比较,对照。
2、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样地大小在(10CMX10CM)左右,按地表、近地表、远地表三层进行采集调查;
3、
地表
近地表
远地表
蔬菜大
棚内土壤
?
?
?
草坪土壤
?
?
?
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交流,并展示实验报告。 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实验时遇到的几点困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预测实验结果 示课外活动小组实验结果,你能从他们的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从表格数据发现:在不同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相同的。 预测实验结果
五、讨论交流 讨论:为什么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不相同?
请学生课后深入研究:土壤中无脊椎动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是如何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呢? 生交流后认为:动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土壤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会影响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生存。反过来,土壤中的动物也会影响土壤环境,因而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
六|、延展拓深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回忆总结
九、板书设计
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
提出问题: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吗?
作出假设: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的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制定计划:
地表 近地表 远地表
蔬菜大 棚内土壤 ? ? ?
草坪土壤
? ? ?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比赛,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对课标和教材研究不透,导致教学目标有所偏差。因为本节课不能实施实验,故而主要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探究实验。但是本探究实验的设计本身的目的也是为了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并没有很好的渗透这个目标。
教学基本功欠缺,因为平时用多媒体较多,板书极少,板书字体过大,设计不合理。
应变能力欠缺:讲课超时,没有把握好时间,以至于没能讲完;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里较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