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内容来自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多样性》中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教学目标要求有: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本节教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里课程设计思路中“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和课程目标中“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掘教材内涵和外延,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逐步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终身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在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直观感受,但难以将其与生物多样性遭受的威胁及产生的后果进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对比,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更直观的感受;通过让学生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归纳的能力;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补充介绍汉中境内的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物,尤其是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不但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还能起到拓展学生视野,增强热爱家乡,树立环保观念的作用。
在学法方面,贯穿“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大基本理念,通过PPT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通过自学讨论,归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归纳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和保护措施,逐步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图片和介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了解保护途径,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3)通过了解汉中当地生物资源的保护现状,增强热爱家乡、树立环保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知道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现状和面临的威胁,是学习和掌握保护途径、增强环保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既是本节教材的目标,更是人与生物圈合谐共处的终极目标。
教学难点:
环保意识培养。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
【教学准备】
1.收集当地生物多样性破坏和保护的相关资料。学生来源于“母亲河”汉江之畔,汉中有很多珍稀动植物资源,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土资源应用于教学,能有效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精心制作PPT课件。一是通过图片中环境的今昔对比,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现状有直观的感受;二是精心设计讨论与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合作讲究,进行原因分析和保护途径归纳;三是介绍汉中当地珍稀生物资源及其保护,增进热爱家乡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指导学生分组 学生6—8人一组,确定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准备
情景引入 问题:
同学们生活在汉江河畔,你们喜欢汉江河的风景吗?你们知道过去的汉江河是什么样子吗? 思考;
随机发言。
以学生熟悉的母亲河“汉江”引入课题,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话说。
分
析
与
探
究 1.展示《汉江河的变迁》:
20年前:水量充沛,河水清澈,水草丰美,鱼虾肥硕,水鸟盘旋,环境优美。
20年后:水量少了,水变臭了,鱼虾死了
2.出示讨论与思考题:
分析《汉江河的变迁》,讨论:
(1)汉江河由原来变为现在的样子,你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它对周围的其他生物和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3.指导讨论 1.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
2.学生讨论。
3.汇报交流。
要点:
(1)人类活动: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拦河筑坝、开山炸石、气候变化
(2)连锁反应,环境更加恶化,生物种类和数量进一步减少 PPT展示:
1.图片对比20年前后汉江河的变化
2.思考与讨论题
通过图片对比,形成视觉冲击,引发思考。
母亲河就在身边,它的变化,使学生易于感知,便于形成关注身边环境,保护身边生物资源的观念。
1.展示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现状: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动物的乱捕滥杀、草原的过度放牧
2.指导讨论:
这些现象会导致什么结果? 1.观察图片
2.讨论
3.汇报交流:
要点:威胁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PPT展示: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现状和原因
过度 问题: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整 理
与
归
纳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哪些措施?
1、阅读教材内容;
2.归纳保护途径。
要点: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宣传教育;D.加强法制管理 PPT展示: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是专家智慧的结晶,需要认真阅读。
拓 展
与
应
用 问题:你知道汉中本地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它们主要保护什么生物?
介绍汉中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及其保护 随机发言 展示:
汉中珍稀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 当地生物资源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合理使用,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讨论;
交流发言。
培养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题: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的速度加快。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保护、 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管理。 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3)汉中洋县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是 ;佛坪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珍稀动物是 、 和 。 学生当堂完成
参考答案:
(1)物种灭绝
(2)就地 迁地 自然保护区
(3)朱鹮 大熊猫 金丝猴 羚牛 出示练习题。 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归纳知识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产生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野生动植物生活环境改变和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3.保护途径: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宣传教育、法制管理 与教师共同归纳
当堂识记 出示课堂小结 整理本课知识要点
布置作业 1.课后自我评价1、2题
2.《练习册》1、2题 课后完成
复习与巩固
【课后反思】
通过《汉江河的变迁》引入课题,因学生较为熟悉,易导入新课。进行20年前后图片对比,学生容易直观感受到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遭受破坏的现实,其原因也易于分析,再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现状和原因这一教学目标易于达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学中,增加汉中当地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相关内容。通过将本土生物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运用,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对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进热爱家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组织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符合高效课堂和自主学习理念,对学生能力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纲,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不死板的只教教材。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使用当地生物课程资源进行补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达成教学目标;二是注重让学生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既使专家们的智慧结晶有效使用,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