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北伐战争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7 23: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国民革命歌》1926年7月1日发布。其旋律与著名童谣《两只老虎》相同
导入新课
课标要求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第二幕:结婚——创办黄埔军校及
北伐胜利进军
第三幕:离婚——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一幕:恋爱——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15课 北伐战争
孙中山先生领导了 ,推翻了 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但是,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 窃取了。
辛亥革命
清朝
封建帝制
袁世凯
温故知新:看图说史
北洋军阀分裂,各派军阀纷纷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他们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和各种权益,充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对内,为了争夺地盘和扩充势力,连连混战,民不聊生。
图像史料
第一幕:恋爱——国共合作的实现
辛亥革命
1911-1912
1913
1915-1916
1917-1918
1921-1922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1918年,孙中山在上海的留影
1916年4月27日,孙中山离日返国商讨讨袁大计。图为返国前的孙中山。
1913年2月11日,孙中山赴日本考察,藉以筹措外资兴建铁路。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抵达香港时在船上的留影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多次斗争
图文史料
革命为什么没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再从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从来没有一个可靠的盟友。
——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孙中山的著名专家张磊
1.背景
为什么
没有成功?
国民党方面
1)孙中山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必须有一支自己的坚强军队。
孙中山先生对“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的状况痛心疾首。
——颜德如《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后一系列挫折原因的反省》
多次斗争失败,孙中山认识到了什么?
后来的历史发展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才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孙中山先生在绝望中遇到了共产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他决心联合共产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改变脱离群众、依靠军阀进行革命的倾向,走新的革命道路。
——南方日报《历史因何选择了中共?》
文字史料
在1922年初香港海员大罢工后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最具代表性。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3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2月7日,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共产党员施洋等先后被杀。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党在斗争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颖《党代会历史细节(之二)》
文字史料
共产党方面
2.过程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
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共产党方面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并致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改组国民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总结了历次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
——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
国民党“一大”旧址:广州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
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
国民党方面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第二幕:结婚——创办黄埔军校及
北伐胜利进军
1.创办黄埔军校
1) 参加黄埔军校的耀武有一些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
2)如何理解作为军人“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
3)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功绩?
家书之一(节选)
亲爱的耀文大哥:
……还记得当初我俩为要不要南下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一事而争论了一个晚上吗?无论什么时候我都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我最喜欢听周恩来主任的课,……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我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作为军人“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 作为革命军人,我们渴望打仗,去消灭为祸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弟:耀武
1925年7月
探究问题: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1) 参加黄埔军校的耀武有一些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
培养不怕牺牲,一心做救国救民事业,有理想的革命军人。
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从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同学,就是将来革命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还是永远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课目分类
课目名称
军事学
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
军事训练
教练课目
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技术、马术
演习课目
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
政治党务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党的组织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
军事课程
政治课程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如何理解作为军人“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
3)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功绩?
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黄埔军校总共招收了六期学生,一万多人。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一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及四川送来的20余人编成的第6队学生也归入第一期
黄埔英才
徐向前
林彪
聂荣臻
叶剑英
张治中
李宗仁
傅作义
张自忠
黄埔军校出来的将领当中,共产党人员有34人,其中包括元帅4人,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大将3人,上将7人,中将8人,少将12人。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在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的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23期,在台湾续办至今已有78期,黄埔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是地位显赫。 ——凤凰网历史
军校领导
蒋介石
孙中山
周恩来
校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连一连:
2.北伐胜利进军
家书之二(节选)
亲爱的耀文大哥:
……惨烈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刚刚结束,我们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唱着雄壮的《北伐军歌》,马不停蹄地抵达武昌城下。现正准备攻城了,假如我不幸死了,请不要悲伤,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死,我感到虽死犹生……
弟:耀武
1926年9月
探究问题:
1.北伐军的目标是什么?作战对象分别是谁?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哪里?战争中被誉为“铁军”的是哪一支英雄部队?
2.北伐军取得了怎样的战果?
1)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打倒列强,除军阀
2)誓师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图为北伐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吴佩孚
红色区域
兵力20万
孙传芳
棕色区域(兵力20万)
张作霖
绿色区域
兵力35万
广州
冯玉祥
叶挺
长沙
国民政府蓝色区域
兵力10万
上海
南昌
南京
1927.1.迁都武汉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武汉
武汉
贺胜桥战役
汀泗桥战役
五原
1926.7.北伐开始
3)北伐胜利进军
1926年9月1日,北伐军进抵武昌城下,并包围了该城。3日和5日发起两次攻城战斗,均未奏效。叶挺独立团参加了第二次攻城战斗,奋勇队第一营冒着炮火潜近城脚,架起了几具云梯奋力攀登。敌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扫射。独立团第一营官兵轮番强攻,前仆后继,死伤惨重。正如9月5日《国民日报》在报道包括叶挺独立团在内的《国民第四军十二师之战绩》中说,"城虽未下,而此种大无畏之精神,已足以吓破敌胆矣"。(《叶挺独立团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230页)。
武昌战役
1926年8月,北伐军攻下武汉的要冲汀泗桥、贺胜桥,向武汉逼近。图为北伐军在武昌城下挖战壕。
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武昌则成为一座孤城,处于北伐军四面包围之中。北伐军改用围困封锁之策,武昌城内守军组织精锐敢死队,妄想突围。10月1日,通湘门之敌6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向叶挺独立团防地发动突袭,夺去掩护工兵发掘坑道的铁甲车,并占领通湘门车站及梅家山高地。叶挺独立团集中火力猛击来犯之敌,激战一个小时,夺回阵地和铁甲车。10月3日,敌人再次突围,亦未得逞。10月10日,北伐军第四军在城内投诚部队作内应配合下,再度攻城。叶挺独立团由通湘门附近爬墙入城,与顽固抵抗的敌军展开巷战,并首先攻占筑有炮台和环形工事的制高点蛇山。经过40天的激烈战斗,叶挺独立团终于登上了武昌城,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
自1926年5月出师北伐至同年11月,在半年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转战湘、鄂、赣三省,奔驰数千里,经历七个战役。特别是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锋队,首先攻克安仁县的攸县地区,掩护北伐军主力集中,在各个战役中能催强敌,能拔坚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建功最大,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为国民革命作出重大贡献。
——《北伐战争(资料选编)》
农村大革命中心
大革命时期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
九江
汉口
1926年底汉口,
九江英租界收回
1927年上海工人
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
表现一:农村的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到1926年11月农民协会会员,湖南107万(1927年1月增加到200万)、湖北20万左右
表现二:
城市的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共同作用?
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北伐战争
总司令
战绩
开始时间
1926年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著名将领
叶挺
重要战役
蒋介石
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报童:号外!号外!北伐战争初战告捷,北伐军成功攻克武昌!
路人甲:叶挺独立团视死如归,奋勇杀敌,连克汀四桥、贺胜桥,第四军不愧是“铁军” !
路人乙:报上说湖南上海等地的农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纷纷起来斗争,大力配合北伐呢!
问题探究:
北伐军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作战目标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3)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北伐属于正义战争,得到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等。
(5)苏联和共产国际大力支持
(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各地为战,力量分散。
第三幕:离婚——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请从信件文字中判断耀武此时会作出什么选择?
1)这里的“局势有点乱”是指什么?
2)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什么人利益的政府?
家书之三(节选)
亲爱的耀文大哥:
我军所在的部队已转移到上海,这里的局势有点乱,刚刚看到报纸上登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的消息,……我的不少同伴在半夜被拉走再也没有回来,我知道他们都是好人,只因为身份是共产党……夜已深,警笛时常响起,黑夜黑得可怕,但我坚信光明必定战胜黑暗!
弟:耀武
1927年4月
探究问题: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国共合作破裂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背景
开始破裂
全面破裂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国民革命正式宣告失败。
时间
地点
性质
政策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开始!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
三个政权并存
武汉
国民政府
北京北洋
军阀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统一第一步:“宁汉合流”
统一第二步: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派兵北上向张作霖的奉军发动猛攻。
1928年6月,日本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东北易帜宣告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完成了统一。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
"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观点辨析
北伐军胜利进军,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所以国民革命胜利了。
国民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国民革命的过程:
课堂小结
经验共享
这节课
我的收获是——
我的感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