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的回忆
深刻的警醒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中、十一国《辛丑条约》签订
1840年
1842年
1856年
1860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温故知新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华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深渊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851年
1864年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失败了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资产阶级立宪派——戊戌变法
1、《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016年11月11日上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
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1、孙中山简介
(1)
谈谈你所了解的孙中山。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曾化名中山樵,以后即以“中山”名世。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人
物
扫
描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从“医人”到“医国”
1833的孙中山
1866年11月,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苦,幼年时喜欢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常常思考着消除天下不平事。早年从医,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3.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2.材料二与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有何变化?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改良
革命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筹款、起义、失败、流亡、宣传、再筹款、再起义,在屡败屡战的奋斗中,在5次环行海外各国的宣传中,在无数次的死亡威胁和穷困潦倒中,孙文这个名字随着清政府赏价格的提升而日益为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医国者百挫不折的精神所感动。
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的孙中山(中)、陈少白(左)、郑士良(右)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结与国之欢心
量中华之物力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一)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章炳麟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
容
——
《革命军》
陈天华
——
《猛回头》《警世钟》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
1.成立兴中会
兴中会首批会员宣誓地点
--李昌住宅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二)创建革命组织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1)时间:
1894年11月
(3)提出____________的宗旨,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檀香山
(2)地点: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振兴中华”
“驱逐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革命团体纷纷涌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华兴会和光复会
华兴会纪念馆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留学生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
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团体的建立
华兴会
光复会
共进会
日知会
文学会
兴中会总会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孙中山
此话说明了什么意思?
成立统一革命政党的必要性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2)地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3)革命纲领:
(4)刊物:
《民报》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画)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的,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6)作用:
(5)性质: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7)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推翻清政府统治
废除君主制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右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上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四字组成。你能看出是什么主义吗?
民族主义
现场练兵—看一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三)革命实践
发动广州起义
时间:
1895年10月
目的:
建立革命据点
结果: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
知识拓展:伦敦蒙难
1896年秋,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所派的特务诱捕入中国使馆,后来因英国政府干涉获释。此事在当时成为著名的国际事件,各种报纸争相报道。孙中山借此机会撰文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使国际间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孙中山宣传的革命思想开始受到国际关注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和政治思想:弃医从政,图谋救国;创建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三民主义。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凸显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民族觉醒民主精神的高涨。而这一时期革命组织与革命思想的确立,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那么,辛亥革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下回分解!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堂小结
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1、《上李鸿章书》后:由改革到革命的思想转变;
2、1894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3、1895年:第一个组织筹划反清武装起义;
4、1905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5、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第一个全面分析中国的社会情况。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866年—1925年3、12日
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材料一:近30年的革命生涯,11次举行武装起义,3次建立革命政权;一生奔走,倡导民主,反对独裁,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材料二:从“医人”到“医国”,提出“天下为公”、“民生主义”思想,关注民生第一人。
材料三: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遭拒绝,遂创兴中会,开始革命;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从驱除鞑虏到追求民主共和;到1924年开始联俄联共。
愈挫愈奋的斗争精神
心系大众的人民情怀
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想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材
料
研
读
材
料
研
读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使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孙中山的领袖地位是靠他顺应潮流的三民主义纲领、爱国如命的救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树立起来的。从1894年成立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兴中会,到1905年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再到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从事推翻清廷的民主革命运动有16年时间,他的人望无人能比。
1、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课
后
活
动
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领导的洋务运动客观了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代表,他们都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近程。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课
后
活
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1.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享主义
课堂练习
B
2.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
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
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课堂练习
A
3.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
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
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
中华民国
课堂练习
B
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
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课堂练习
A
5.右图是一枚三民主义纪念章,“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所谓“三民主义”指的是(
)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练习
D
6.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
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
产阶级民主宪法
课堂练习
A
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主义”的主张
课堂练习
A
8.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课堂练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