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4.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4.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30 10: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确定,要求学生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继续和延伸,教材通过一个实例入手,引导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让学生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不等式组的过程,也为下节和今后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另外,整个学习过程中数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处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学思想会一直影响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且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的形式,有一定的数学转化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教学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1、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含义,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讨论、归纳几种有代表类型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特点。
2、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过程,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确定解集,讨论、归纳几种有代表类型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特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微课:北京四中网校微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总时长6′50″。课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练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试卷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教学时间
一、课题引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根据图片及对话内容,缕清其中的数理关系,并用数学符号将该数理关系表示出来。
用平板,通过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该数理关系的推理。
PPT课件
通过图片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分钟
2、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不等式组的解集3、怎样找不等式组的解集
知道任务即可
PPT课件
明确课时任务
1分钟
二、学生独学
3、学生自学
巡堂陪同监督,针对每一个孩子全程关注:笔记落实、纪律保证以及知识的传达、及时提醒等等
认真看课本P127--128的内容
课本
初步认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分钟
4、自学效果检测
平板推送测试题目
认真作答,并提交
平板
掌握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知情况
2分钟
5、微课学习
播放微课
认真听讲
视频课件
巩固认知
7分钟
三、知识学习、巩固、运用、提升
6、小组合作1
推送“合作探究1”
合作完成PPT推出的“合作1”
PPT课件
初步感悟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过程及解集的确定方法。
4分钟
7、例题精讲
完整讲述一个例题,并正规板书。
认真听讲
PPT结合黑板板书
强化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过程及解集的确定方法
2分钟
8、牛刀小试
平板推出一题
独立完成,作答后提交
平板
通过作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分钟
9、解题过程归纳
教师提出问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用心思考、总结。
PPT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2合作
10、解集寻找规律
四种类型分步推出
小组合作,总结规律
PPT
提高合作与归纳能力,建立数形结合思想。
6分钟
11、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收获到了什么?
平板抢答
平板
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2分钟
四、知识运用检测
12、当堂检测
平板推出检测题
平板上作答,提交
平板
检测当堂学习效果
9分钟
七、教学板书的设计
分四个版面进行板书:1、相关概念内容板书2、解答过程步骤的归纳板书3、例题解答过程样板板书4、找解集规律的图样板书
八、课后反思
探究寻找解集的公共部分,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出现困惑最多的地方。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后面的课程,还得强化这方面的认知,最好单独找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