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4.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4.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30 10: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五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拓展部分,是针对学生在列出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却不知如何求解集而设计的一节提升课。这节课的学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也为学生能成功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应用,也能较熟练的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旦列出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生便会没了头绪,不知道如何入手求出解集。因而,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探究、归纳等活动,学习两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求解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辨识连续不等式;
能灵活选用拆分法和同解变形法求连续不等式的解集;
能在一根数轴上画出多个不等式的解集,准确找出公共解集。
过程与方法
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划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观察、发现、探究、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重点:
会解连续不等式,会解含三个不等式的不等式组。
难点:
能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连续不等式,能在数轴上准确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希沃白板、手机投屏等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在做习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两类不等式(组),成为我们解题路上的拦路虎。
类型一:
类型二:
提问:这两类不等式各具有什么特点?
概念:我们可以把第一类不等式叫做连续不等式;第二类不等式叫做含有多个不等式的不等式组。
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解决他们的方法。
观察、思考、归纳两类不等式(组)的特点
直接给出两类不等式(组),让学生发现他们与之前接触的不等式(组)的区别,锻炼学生的辨识、发现能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1:
例题1:求的解集。
提问:我们应将这个连续不等式如何处理,求得解集?
归纳:用拆分法将连续不等式拆分成两个不等式,联立求其解集。
思考:在拆分不等式时要注意什么?
试一试:不等式可以转化成哪个不等式组?并求出其解集。
活动2:
例题2:求的解集。
提问:这道题除了用拆分法求解,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解?你发现他与例1的有哪些不同吗?
归纳:用同解变形法将2x-1变形为x,求得解集。
试一试:求的解集。
总结:求解连续不等式,可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分别具有哪些优越性?
活动3:
例题3:求的解集。
提问:你打算如何求解这个不等式组?怎样找出公共解集?
我发现:展示含三个不等式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三种可能情况,分别对应同小取小、同大取大、大大小小找不着。
试一试:求的解集。
再接再厉:求的解集。
归纳:如何求含三个不等式的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
猜想并进行尝试求解
学生齐答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见解
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齐答
学生演算、展示成果
将看似复杂的不等式拆分成学生熟悉的不等式组得以求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励学生探寻更简便的方法解题,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能根据不等式的特征选择简便方法解题。
借用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求出解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强化学生在数轴上快速、准确找出公共解集的能力。
三、难点突破
练习1:求不等式的解集。
点评:该题应采用哪种方法求解?
练习2:求不等式的解集。
点评:该题在使用同解变形法求解时,求解的第一步是什么?
练习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展示演算过程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归纳、总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连续不等式
拆分法
同解变形法
含多个不等式的不等式组
运用数轴求公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