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速度 配套练习(含解析)
1.下列说法中,关于“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的是( )
A.甲同学跑了100m,用了大约10s钟,速度约10m/s
B.丙同学经过电线杆时的速度大约9m/s
C.丁同学跑得最快时速度可达12m/s
D.行驶过程中的汽车的速度计上所显示的读数
2.每年的端午节,丽水南明湖上龙舟比赛总是热闹非凡,如图是龙舟在进行500m的直道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可将队员看做质点
B.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
C.获得第一名的龙舟,撞线时的速度一定很大
D.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小
3.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4.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曾经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国商船护航.如图所示,此次护航从三亚启航,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抵达索马里海域,总航程四千五百海里,用时10天.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根据题中数据我们不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5.下列速度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
B.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
C.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
D.台风中心以25?的速度向沿海海岸移动
6.小雨同学从5楼楼梯口下到其正下方1楼楼梯口用了1min,已知每层楼的高度为3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雨下楼过程中的路程为15m
B.小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C.小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由于不知道楼道的总长度,无法求出小雨的平均速度
7.一辆汽车沿直线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前五分之二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五分之三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返回时重复上述过程,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辆车全程的平均速率为 B.这辆车去程的平均速度为
C.这辆车返程的平均速率为0 D.这辆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8.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9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90公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90公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5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90公里的路程.”对话中所谈的内容反映出这位太太没有认清的科学概念是( )
A.位移 B.路程 C.速度 D.加速度
9.电动自行车以其时尚、方便、快捷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但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学习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按规定电动自行车在城区限速2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C.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10.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M点时质点A的瞬时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D.从N到M的过程中,质点A的平均速度最大
11.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测得末的速度为,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此运动员在这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12.如图所示,A、B分别为物体甲、乙在xoy坐标平面内同时运动的径迹。已知A是沿曲线从P运动到O,而B则是沿直线从O运动到P。则由图可知:( )
A.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甲物体和乙物体的位移相同
C.甲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甲的速率等于乙的速率
13.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平均速率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 )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
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不会相遇
D.t2时刻甲、乙相遇
16.某运动员在百米跑道上以的速度跑了80m,然后又以的速度走了,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7.小强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要向东走400m,然后再向北走600m,最后再向东走400m才能到达学校,所用时间为10min,如图所示,则:
(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多少米?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速度为一段过程中的速度,为平均速度,A正确;
B.经过电线杆,电线杆是一个位置,所以对应的速度为瞬时速度,B错误;
C.跑的最快的速度,即指最大的速度,表示一个位置或一个时刻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C错误;
D.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为某一瞬间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需要关注研究对象本身的运动情况,所以不能将队员视为质点,故A错误;
B.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相对龙舟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所以岸上站立的观众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只是平均速度最大,无法知道撞线速度是否最大,故C错误;
D.龙舟的位移大小都相同,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用时最长,所以平均速度一定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分析】
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解答本题关键.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而瞬间速度和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对应,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详解】
A、列车的最高时速指的是在安全情况下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正确;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限制的瞬时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与枪口这一位置点对应,因此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根据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是10s可知,可求得其平均速度为10m/s,而其冲刺速度不一定为10m/s;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应把握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即可判断生活中所说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同时要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护航舰艇的大小对位置没有影响,可以将其看做质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中数据我们不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因为不知道位移;故D正确;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指的是瞬时速度,选项A错误;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9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选项B错误;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10m/s,指的是瞬时速度,选项C错误;台风中心以25km/h的速度向沿海海岸移动,指的是平均速度,选项D正确;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不知道楼道的总长度,无法求出路程,故A错误;
BCD.每层楼的高度为3m,则5楼到1楼下降的高度为
3×4=12m
所以平均速度:
m/s=0.2m/s
故B正确,CD错误.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设汽车从甲到乙的位移为x,则去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平均速率为
故A错误,B正确;
C.返程的速度变化过程重复去程的变化过程,平均速率应与去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一致,故C错误;
D.汽车的运动过程为甲→乙→甲,全程位移为0,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故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位太太没有弄清楚瞬时速度的科学概念,更不懂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警察说的是她的瞬时速度过大,而她却故意强调自己走过的路程以及她将要走的路程,所以是C选项。
故选C。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项: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是指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即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B正确;
C项: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碰撞瞬间的速度即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
D项: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故D错误.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三个质点沿着不同的轨迹从N点到M点的路程不相同,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比时间,而由图可知A的路程最大,B的路程最小,故平均速率不相同,其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到达M点时无法比较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故AB错误;
CD.三个质点沿着不同的轨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比时间,可知三个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要明确区分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概念,不能将路程理解为位移的大小,也不能将平均速率理解为平均速度的大小。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运动员在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B。
1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根据图象可知,曲线的轨迹长度大于直线的轨迹长度,则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A正确;
B.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甲乙的初末位置刚好相反,所以甲乙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位移不同,故B错误;
C.甲的运动轨迹为曲线,不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于不知道运动时间的关系,所以无法判断甲乙速度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13.AB
【解析】
根据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定义,AB正确;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当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往返运动时不成立,CD错误.
14.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反应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故B项符合题意;
C. 瞬时速度的大小表示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故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即为速度大小与方向处处相等,则有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D项符合题意.
15.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甲、乙两物体位移图象都是直线,斜率不变,速度不变,说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与题意相符;
BC. 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t1时刻位移相等,到达同一位置,表示相遇,故B与题意相符,C项与题意不相符;
D. t2时刻甲、乙两物位移不同,不在同一位置,不可能相遇.故D项与题意不相符.
16.
【解析】
【分析】
【详解】
前段路用时,后段路用时,
所以平均速度
17.(1)1000m;1400m (2)1.67m/s;2.33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位移是矢量,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位移为:
路程是实际走过的轨迹,故路程为:
s=400m+600m+400m=1400m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平均速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