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前滚翻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倡导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快乐体育为主线,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本课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模仿练习,在课中加以游戏教学,使课堂氛围活跃,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二、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六年级技巧单元的必修课,它是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前滚翻教材是最基础的滚翻教材,活动形式接近生活,有自我保护的价值,通过前滚翻学习,能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以及增强其本位感觉。
三、 学情分析
我所担任的是五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男女比例相对较大。由于我们学校学生条件相对较好,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致使同学们的协调性、灵敏性、空间感等素质都较差,所以在练习时难度会加大,有的同学可能在做的时候会出现无法控制方向的情况。但由于同学们处于小学高段阶段,这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尽量给学生做完整的示范动作,少做分解动作,让学生直接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我想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单元教学计划
课次
教学内容
技能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
熟记口诀
尝试多做滚动的动作
初步学习肩上屈肘的动作方法,使8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肩上屈肘的投掷动作,20%的学生能体会动作,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双手撑地用力,低头、含胸
教学难点:滚动为一条直线。
二
体验前滚翻的动作技术
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滚动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双手撑地均衡用力,低头含胸动作快
教学难点:滚动像圆球且双手抱膝 ,头、肩、背、腰、臀依次着垫
三
进一步学习前滚翻
完成动作的连贯性,且完成姿势有展体动作,动作优美且大方。
教学重点:双手撑垫动作协调用力均衡,低头、含胸动作到位。
教学难点:滚动成圆球
四
考核
了解学生掌握技能情况,并使学生清楚努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动作连贯协调。教学难点:滚动的速度控制。
四、 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知道前滚翻的练习方法和动作要领。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0%的学生能掌握前滚翻的动作,其中有小部分同学能够熟练掌握。同时增强其本位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同学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蹬地团身滚翻
难点:低头 含胸 枕骨 肩 背 臀 依次触垫滚动
五、 教学法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游戏法、示范讲解法、观察法、模仿练习法、纠错法、辅助练习法、帮助保护法等练习方法。在教学的准备和结束阶段,均采用游戏法,这样能使同学们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发展同学们的灵敏素质和空间感觉。在主要教材的教授中,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相结合法,这样能使同学们在脑海中建立动作的基本概念;观察模仿相结合法,这样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让同学们自主模仿练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辅助练习法,这种方法能使教学在难点上有所突破,解决练习难题;保护帮助法是学生在老师的保护和帮助下完成动作,这样能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战胜自我,达到练习目标。
六、 教学流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教学活动分为热身准备部分,基本教学部分和放松结束部分,其具体安排如下:
1、 热身准备部分
① 课前常规——就是组织集合,检查人数服装,宣布教学内容,安排见习生。
② 游戏——我比你做,导入上课内容
2、 基本部分
① 教师完整示范讲解前滚翻与保护与帮助
② 学生自主模仿练习
③ 难点突破——辅助练习
④ 学生技能提高练习
3、 放松结束部分
① 游戏——障碍跑
② 评价——教师总评,学生互评。
③ 课后常规——安排收还器材,课后练习。
七、 场地器材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足球场一块,体操垫8个,标志桶4个,呼啦圈4个。
八、
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2、最高心率:13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