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课件(2课时 40+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三首 课件(2课时 40+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8 17:53:24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级:四年级

科:语文(统编版)
主讲人:徐子志

校: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罗丹
四年级
语文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四年级
语文
《搭船的鸟》
《金色的草地》
四年级
语文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四年级
语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
四年级
语文
《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四年级
语文
进行连续观察
学写观察日记
四年级
语文
单元学习主题
我是观察小达人
跟着高手学观察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吟”是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
四年级
语文
(唐)孟郊
《游子吟》
(明)于谦
《石灰吟》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四年级
语文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降”xiánɡ
“阁”同“搁”:放下。
四年级
语文
星级
项目
朗读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朗读流利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读准字音
学习评价表
四年级
语文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跟着高手学观察—诗人篇
观察档案整理人:
四年级
语文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①白居易
④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②苏轼
⑤庐山
③卢钺
⑥雪、梅花
四年级
语文
跟着高手学观察—诗人篇
观察档案整理人:
借助注释
理解大意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学习任务二
“江”表示诗人在江边。
诗人傍晚时在江边观察到的景色。
“暮”是指傍晚。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
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瑟瑟:青绿色?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瑟瑟:一种碧绿色的美玉。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
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可怜:可爱?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
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可怜:可爱、美好。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
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想象画面
感悟诗歌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
入夜之后,露水和月亮上下呼应。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年级
语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照?
射?
四年级
语文
江面就像一条大道一样,上面铺满了夕阳,是一条“夕阳大道”。“一道残阳”的“道”字和“铺”字配合得非常好。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年级
语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年级
语文
夕阳斜着照下来,被光照到和没被照到的江水颜色是不一样。诗人观察得真仔细!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年级
语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年级
语文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
农历月初
四年级
语文
比喻句
四年级
语文
露似真珠月似弓。
四年级
语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学法梳理
正确朗读
理解诗意
1.活用注释,理解诗意。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2.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3.借助资料,体会诗情。
四年级
语文
两个“日”,中间的“日”要扁,下面要写得瘦长。
中间像个“大”,但捺不与撇交会。
学习任务三
四年级
语文
右边是“今”,不是“令”。
两个“日”,中间的“日”要扁,下面要写得瘦长。
中间像个“大”,但捺不与撇交会。
四年级
语文




1.背诵《暮江吟》。
2.整理一下听课笔记,完成观察档案。
四年级
语文

谢!(共34张PPT)

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统编版)
主讲人:徐子志
学校: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1.活用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3.借助资料,体会诗情。
四年级
语文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①白居易
④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瑟半江红、似真珠、似弓
②苏轼
⑤庐山
③卢钺
⑥雪、梅花
四年级
语文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①白居易
④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瑟半江红、似真珠、似弓
1.观察要细致,词语表达要准确。
2.经过一段时间,由暮到夜。
3.景物的对比或变化。
②苏轼
⑤庐山
③卢钺
⑥雪、梅花
四年级
语文
学习任务一
四年级
语文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年级
语文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壁诗
四年级
语文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四年级
语文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说发现
①白居易
④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瑟半江红、似真珠、似弓
1.观察要细致,词语表达要准确。
2.经过一段时间,由暮到夜。
3.景物的对比或变化。
②苏轼
⑤庐山
③卢钺
⑥雪、梅花
四年级
语文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说发现
①白居易
④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瑟半江红、似真珠、似弓
1.观察要细致,词语表达要准确。
2.经过一段时间,由暮到夜。
3.景物的对比或变化。
②苏轼
⑤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卢钺
⑥雪、梅花
四年级
语文
到处看山了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年级
语文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年级
语文
四年级
语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
语文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写《初入庐山三首》。“仆庐山诗尽于此矣”。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过庐山了。
四年级
语文
《记游庐山》中,诗人告诉我们怎么发现美。观察后要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写《初入庐山三首》。“仆庐山诗尽于此矣”。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过庐山了。
本诗作者能道出这样的道理,是因为经历了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
《暮江吟》中说明诗人白居易的观察持续了一段时间。
《记游庐山》中,诗人告诉我们怎么发现美。观察后要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写《初入庐山三首》。“仆庐山诗尽于此矣”。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过庐山了。
四年级
语文
四年级
语文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习任务二
四年级
语文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钺,字威仲,号梅坡。他是南宋末年人,生于南宋末年。
南宋人太喜欢梅花了,所以给自己起外号,总爱带个“梅”字。卢梅坡也不例外,号“梅坡”。就是长满了梅花的山坡。
四年级
语文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四年级
语文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年级
语文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四年级
语文
“未若柳絮因风起。”——像柳絮一样,唤醒春天。
四年级
语文


四年级
语文
四年级
语文
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诗人通过对比进行连续观察,表现梅和雪的特点。
诗人是既喜欢雪的白,又喜欢梅的香。带着这样喜欢的心情,才会细致地观察景物的特点。
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诗人通过对比进行连续观察,表现梅和雪的特点。
四年级
语文
四年级
语文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①白居易
④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瑟半江红、似真珠、似弓
1.观察要细致,词语表达要准确。
2.经过一段时间,由暮到夜。
3.景物的对比或变化。
②苏轼
⑤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进行比较。
2.观察后要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③卢钺
⑥雪、梅花
雪白、梅香
1.带着心情去观察事物,会更加细致。
2.通过对比进行细致观察,更能表现事物的特点。
四年级
语文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①白居易
④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半江瑟瑟半江红、似真珠、似弓
1.观察要细致,词语表达要准确。
2.经过一段时间,由暮到夜。
3.景物的对比或变化。
②苏轼
⑤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进行比较。
2.观察后要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③卢钺
⑥雪、梅花
雪白、梅香
1.带着心情去观察事物,会更加细致。
2.通过对比进行细致观察,更能表现事物的特点。
四年级
语文
右边的第一笔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横不宜过长,右下部略瘦长、紧凑。
学习任务三
四年级
语文
“子”写在田字格中间,其中第二笔弯钩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是提。“逊”的最后一笔要舒展,托住上方。
四年级
语文
“车”作偏旁时笔顺为先竖后提,“俞”较瘦长,撇、捺要舒展,罩住下部,第三笔是短横。
四年级
语文
1.背诵《题西林壁》、《雪梅》,并默写《题西林壁》。
2.继续整理自己的观察档案。




四年级
语文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