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思路和比喻论证的 方法。
3.品味作者幽默犀利的语音,探究“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拿 来 主 义
鲁迅
杂文
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活泼、犀利的语言,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题材广泛,善于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写作背景
时代性、针对性
拿来主义
本文核心写“拿来主义”,作者为什么花将近一半的篇幅写其它“主义” ?
初步探究:
?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古董
送画
送活人
闭关锁国
封闭保守
媚外卖国
必为乞丐
送来主义
英国鸦片,
德国废枪炮,
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
日本小东西……
丧权辱国
大受其祸
列表现、探根源、剖实质、析危害
——批驳错误观点(破)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破(驳)的目的?
“破”是为“立”做准备
破的越狠,立的越稳
确立正确观点(立)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提方法
大 宅 子
中外文化遗产
研读课文:
“拿来主义”具体来说应该怎样“拿来”?
比喻论证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列表现
探实质
孱头
昏蛋
废物
怕被染污
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
室,大吸鸦片
不敢面对、懦弱无能
全盘否定、盲目偏激
全盘接受、愚蠢无知
破
拿来主义者:他占有,挑选。
立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怎样“拿来”?
——他占有,挑选
比喻论证
喻体
本体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纯精华的部分
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反动腐朽、完全糟粕的部分
完全吸收
批判地吸收
保存一点+
销毁大部分
坚决抛弃
合作探究:
1.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2.结尾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5)“拿来”重要意义是什么?
(4)什么样的人才能“拿来”?
(3)“拿来”的效果如何?
问题设计:
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深刻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作用:
我们要…… 提出正确观点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1、破
完全吸收
选择性吸收
保存一点,大部销毁
彻底抛弃
2、立
论证结构
错误态度
正确态度
4、立
3、破
5、总结全文,深化中心思想
批驳错误观点
批驳错误做法
明确正确做法
破立式、对比式
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利于让人理解和接受。
2.类比论证——用具备相同特点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类推。
阐述道理形象、生动,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的观点。
3.对比论证——用矛盾、对立的事物作对照。
对比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阐述的事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4、破立结合——驳斥错误思想,树立正确主张。
正确与错误对比鲜明,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语言品味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 ——毛泽东
请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赏析。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1.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捧:表示郑重,勾画出了反动政府媚外的丑态;
挂:几张画却郑重地挂过去,显得寒碜又可怜。
2.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是反语,实为后退。讽刺反动当局送尽卖尽的悲哀。
3.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语,体现反动政府实际上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深含蔑视、嘲讽之意。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一词是英语音译过来的,出现在中文作品中令人感到幽默风趣,同时它的存在也暗讽了那些自诩“发扬国光”且固执己见、容不得异议的人。
品味语言的要领
①先整体把握相关语句的意思或情感
②再抓住关键词进行琢磨,体会其作用
方法点拨
5.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抛来”指抛弃无用东西,或无代价地施舍,无轻蔑、侮辱的意味。“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犹如“嗟来之食”。“送来”则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颇体面,实际上是对我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的侵略。
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该如何实行拿来主义?看到下面材料,你有何感想?
深度思考
1、?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
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
3、?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但几年下来,中国所掌握的仅是该公司硬件生产技术,核心技术却得不到。
4.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而在中国,仅提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
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小结: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