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9 08: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一样的。并能灵活地运用和正确地计算。
2、通过巧填方框里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简算的结构和方法。
3、通过自编题,充会体会到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的重要性,学会揣摩编题者出题的意图,从而对审题的意义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在座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数学问题,大家看到大屏幕就已经知道我今天要和大家研究的是 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大家都学过小数,认识小数,也学习了小数的加减乘除这样的四则计算内容,那么我们现在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研究新问题之前,我们先用口算做一下热身吧!
课件出示:直接说出得数。(5分钟)
要求:不读题,不举手,不拿笔和本,直接说出结果。
0.37+0.73 10-0.08 0.3×0.3 4÷0.25 0.125+8
5.5÷0.55 0.7-0.67 0.01×100 0.25×44 0.98+2
课件先后出示十道题,学生说得数,有些适时要学生说说自己做错的原因,让所有的同学受到启发。有些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老师这样出题的意图是什么。
二、新授
过渡:把刚才这样的口算题两个两个的,三个三个的组合一下就成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电脑已经帮我组合了几道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两道有代表性的四则运算练习。(5分钟)
0.8+0.2÷0.1 3÷0.3-0.3÷3
课件逐题出示。要求学生不读题,把题抄写在本上并脱式计算。
指名读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谁算错了?请说出错误的原因。
算对了的,说说你的方法。(课件出示:四则运算的顺序规则。)
给定一个小数:0.6。自己编一道四则混合运算。(5分钟)
大家的好朋友米老鼠看到大家都这么棒,也来凑热闹啦!我们来看看他有什么话要和我们说。(课件)
说明要求:给你四个0.6,在中间任意的加上+、-、×、÷这样的运算符号也可用上小括号。再进行脱式计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适时指出一些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知识,有多种算法也引导学生说出来。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小结:刚才大家都编了很多题,至少都有一个,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来展示了。大家看,数据其实只有一个,就是0.6,可为什么结果却五花八门呢?(因为符号不一样;运算顺序不一样;有的是一般计算,有的可以简算。)这就说明运算符号在计算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后看题审题时一定不能只看数据,更应该要看清楚运算符号!
3、补充不完整的算式。(5分钟)
师:大家对简便计算是不是特别感兴趣呀?又快又容易,但弄不好也容易出错,简算在数据和结构上都是有条件的。不是什么样的题都可以简算。简便计算不是随便计算!
课件出示:0.3×2.5+ ×2.5
师:看看怎么补充完整就可以简算,怎样就不可以简算、不好简算。你能不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呢?(0.7;9.7;99.7;0.1;0.3;1.7;3.7;0.5…)
4、自己自由编造一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10分钟)
师:我们平时做作业或者考试时,都是老师出题目,同学们算,对不对?现在呀,我想让大家来个大转变,也来当一回出题老师。
说明要求:要是两、三步甚至四步计算,要编得巧!不要过于追求难度,要能说明一个问题,是要提醒大家什么?编好后自己计算一下,再介绍给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选出一个公认好的,写到黑板上来。
学生自己编、计算。
学生介绍给同学。
小组讨论选一个写到黑板上来。
师生讲评。
总结:通过刚才一系列的学习,我们发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简算方法跟整数都是 一样 的。
思考题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
课件出示:连续有100个0.6,中间穿插着99个运算符号,其中有50个“×”,49个“÷”,最后的结果应该等于几?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0.6×0.6-0.6×0.6=0 0.3×2.5+ ×2.5
0.6+0.6÷0.6+0.6=2.2 0.7
(0.6+0.6)÷0.6-0.6=1.4 9.7
0.6÷0.6-0.6+0.6=1 0.1
0.6+0.6-0.6+0.6=1.2 0.3
: :
(学生小组选出来自编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建立在两个旧知识的基础上的一节新授课:一是独立的小数四则运算,二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所以这节新授课看上去比较像是一堂练习课。基于这个教学内容比较的简单、枯燥乏味,所以我把整个一堂课,由浅到深的、层层铺垫式的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是:口算;做两道具有代表性的成品题;只用一个小数0.6自编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巧填方框里的数;完全独立自编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环节的10道口算题都有着它背后的内容,都承载着一个目的。比如有的是考验学生的审题,大多数学生主要是审数据,其实运算符号和数据同等重要,甚至在有些情况下符号比数据更重要,这就要通过对一道题的设计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给学生。还有些题,得数是唯一的,但计算方法不是唯一的,例如0.25×44。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把44分解成两个我们必要的部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都是很有好处的。再就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如何利用错误的价值,把错误当作一种资源,把坏事变成好事,这也很重要!口算,有了针对性就有了实效性。
第二、三个环节,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的重要作用。选用的符号不同,排列顺序不同,有括号与无括号,或虽都有括号,但位置不同,都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在做计算时,审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自己编题,并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会感到特别可信,在编题的过程中就是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
第四个环节是为简算打好基础,加深对简算的结构、数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第五个环节是进一步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让学生出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作为出题人在出题时有什么目的,会设计什么陷阱,这样今后做题时就不会容易陷入误区。当一回出题人,对学生自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提高。
曾有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这样说过:“新的不新,旧的不旧,难的不难,易的不易。”怎样做到温故而知新,化难为易,平凡中出新奇,这需要老师的匠心,我正是在努力探索着这些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