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8 14: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情景一: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
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族称,。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人早期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
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关中。
情景二: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思考:为何春秋初期的诸侯国越来越少?为何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能在众多诸侯国中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并且完成了统一的霸业?让我们一起在《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找寻答案!
情景导入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公元 前 7 7 0 年
公元 前 2 2 1 年
东 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 前 4 7 6 年
公元 前 4 7 5 年
时空观念
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得名
因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一书得名
快速自学(第一目):
一.战国初年诸侯国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诸侯之间战争的目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有哪些?
2020年10月29日,星期四下午昏昏欲睡的你,醒来发现自己持着竹简,竟然成为了堂堂周天子...................身边的一名史官,王位上坐着哈欠连天,无所事事的天子,他面无表情招呼你过来来讲讲最近国家发生的事件。

南柯一梦(第一梦),课堂小剧场

战国七雄
周朝制度体系的崩溃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历史解释
起初严寒找围巾
齐楚燕韩赵魏秦
时空观念


南南南

西
同学们知道我们霍邱为什么又称蓼(liao)城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哪个诸侯国?
霍邱县古属淮夷。《史记·夏本纪》载: 禹封皋陶之后(偃姓)于英六。 《正义》: “英即蓼也”,是为虞蓼子国,殷(商)属徐州,西周仍为蓼国地,春秋,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设蓼邑属楚。

乡土文化,增加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庞涓
孙膑



桂陵
救命啊!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减灶计
围魏救赵
历史解释
战国形势:
在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
长平之战
历史解释
◇ 评价战争的影响:辩证历史观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逐渐形成局部统一和融合

战国时期发生这么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
小组讨论
战争性质:兼并战争,逐渐带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设想一下,当时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什么?
怨恨战争,希望战争结束
渴望统一,社会安定
想一想
虽然百姓怨恨战争但是诸侯们却发动战争越来越激烈,各诸侯国力量此消彼长,谁都不能把对方灭掉,这个时候如果想战胜对手只能怎么办?



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
变法
快速自学(第二目):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二.诸侯变法的目的
1、变法的背景: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时间、人物
此时的你正在秦国国都咸阳城的城门看到一群人挤在一起看告示,一向喜欢看热闹的你飞奔过去,原来是秦孝公颁布了一些法令,这时旁边茶馆的人对此告示议论纷纷,一向喜欢看热闹的你又忍不住飞奔过去,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南柯一梦(第二梦),课堂小剧场

商鞅变法
1.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世卿世禄)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增强,
军队的战斗力提高,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但(也是商鞅后来被杀的原因)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富)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强兵)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历史解释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崛起,但商鞅个人的命运却以悲剧结束,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问题探究
一场变革的成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君虽死,变法犹存!
成功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还有一个地方一座工程为秦统一全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家结合书本想想是哪里?


蜀郡
秦惠王于公元前316年灭蜀
秦国于公元前316年在成都设成都县。蜀国刚被秦国并吞时并不平静。周赧王元年(西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
快速自学(第三目)
一:都江堰修建的时期,修建者,地点
二:都江堰的作用
三:都江堰的影响
南柯一梦(第三梦),课堂小剧场
炎炎夏日,你威风凛凛的站在岷江岸头,思索良久,正要感叹:大江东去浪滔......突然监工的皮鞭狠狠地打在身上,大声喝道“还不好好干活!”,这时远处来了一位自称来自国都咸阳的官员让监工带你过去了解一下你们这项工程的情况
三、都江堰
1.时间:战国后期。
2.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
4.作用:防洪、灌溉。
5.影响: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宝瓶口(人工开凿)
离堆




飞沙堰
分水堰
鱼嘴
防洪
灌溉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
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建成之后使成
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川8个市、42个县的30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1010万亩。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
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保证了周边良田的灌溉,又免受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记忆口诀
都江堰(一三三一)
一个专家:李冰
三个主体工程: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三大功能:防洪 灌溉 水运
一大影响:天府之国
情景一: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
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族称,。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人早期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
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关中。
情景二: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答案找到了
情景导入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