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8 15: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

16课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目录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英雄远去尽评说
课堂小结与练习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中央
汉室衰微
董卓专权
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地方
黄巾起义
州牧割据
材料一:铠甲生虮(ji)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
结合材料分析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
(1)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2)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政局混乱;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曹操
PK
袁绍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2万兵力
10万兵力
谁会赢?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官渡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过程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袁军十万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材料一:毛玠(jiè)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
材料二: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四 ……袁绍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曹操以三四万的兵力,出奇制胜……在于用人之道。
官渡之战中,曹操何以取胜?
材料三“……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瞒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从事农业生产
军事上: 正确的战略战术
袁绍骄傲,不听正确意见
曹操善于用人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jì)
(lì)
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志”和“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一统天下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请根据材料课本知识归纳“赤壁之战”表格
赤壁之战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曹军
孙刘联军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曹军大溃,北撤
以少胜多
公元208年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水火齐攻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材料一“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资治通鉴》
材料三 由于曹操在此前的战事中一路高奏凯歌,接连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内心开始漂漂然起来,他率领大军来到长江后,根本不把孙刘联军放在眼里,……由于曹操的骄傲自满,没有及时识破孙刘联军这两次计谋,从而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https://kknews.cc/history/
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曹操骄傲轻敌、不听劝告
汉室衰微,群雄逐鹿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役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却以多败少?
袁绍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从事农业生产
军事:正确的战略战术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误的战术
曹操骄傲轻敌、不听劝告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合作探究
曹操

英雄远去尽评说
英雄远去尽评说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英雄
奸雄
怎样评价曹操?
判断标准:一分为二、客观公正,看其是否对当时的社会有贡献
【功绩】
(1) 政治方面:
①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分裂割据,为西晋统一奠定基础。
②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
(2) 经济方面:实行屯田制度,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3)文化方面:居“三曹”之首,开创建安风骨。
【缺点】性格狡诈、多疑、残暴,骄傲自满。

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资治通鉴》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赤壁
之战
根据P83地图绘制“三国鼎立” 简图。
注意:1.明确三国方位
2.注明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称帝),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为了掌握统一的主导权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马钧发明的翻车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发展




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畅销三国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开发边疆,功在千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谋求统一
多 少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课堂小结与练习
课堂小结与练习






赤壁
之战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9年
230年
官渡
之战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曹丕建立魏国
刘备建立蜀国
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三国鼎立
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2020·贵州黔南)3.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2020·黑龙江绥化)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洗水之战
(2020·山东临沂)1.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开始于(  )
A.史前时期 B.尧舜时期 C.夏商时期 D.三国时期
(2019·广东)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与练习
B
C
D
D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