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
汉
建
立
东
汉
末
年
魏国
建立
东汉灭亡
西晋
建立
吴国灭亡
25年
184年
220年
280年
266年
大三国
三国
第一篇章 汉室衰微群雄起
第二篇章 官赤逐鹿英雄出
第三篇章 三分天下谋统一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篇章 英雄远去尽评说
汉室衰微乱世起
壹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结合视频和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
安定、统一
乱
1.因何而乱
皇帝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揭竿(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朝廷内部
统治集团
社会底层
官赤逐鹿英雄出
贰
曹操(155年-220年),
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三国中曹魏
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
邺
黎阳
白马津
袁绍
白马
延津
官渡
乌巢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1、背景: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2、战役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阅读教材,思考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壮大起来的?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人才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屯田措施,重视农业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孙刘联军——不足5万
曹操——20万(号称80万)
参战方兵力
赤壁之战
(208年)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曹军
孙刘联军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水火齐攻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曹军大溃,北撤
以少胜多
公元208年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要点归队
①公元200年 ②孙刘联军——曹军 ③以少胜多
④公元208年 ⑤袁军——曹军 ⑥曹军胜利
⑦曹军失败 ⑧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①③⑤⑥⑨
②③④⑦⑧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呢?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水土不服、流行疾病
不习水战、首尾连环
骄傲轻敌
军事失误
第16课 三国鼎立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三顾茅庐
联合
智谋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分天下谋统一
叁
学习政权的建立,要掌握哪些历史要素呢?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曹操称帝
史料诊所
221年
长安
诸葛亮称王
官渡
孙权称帝
汉
吴
魏
220年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蜀(汉)
吴
三国鼎立
曹丕
(pī)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孙吴:
1、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3、蜀汉: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第16课 三国鼎立
问题探究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三国鼎立形势图
政权由“多”到“少”
经济由“衰”到“兴”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 三国经济各具特色
魏:农业大国 蜀:丝绸大国 吴:造船大国
人口由“少”到“多”
三国末期应有3000万人,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整理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政权由“多”到“少”
经济由“衰”到“兴”
人口由“少”到“多”
乱→治
英雄远去尽评说
肆
帝王推崇:知恩图报,忠心事主
文人崇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百姓膜拜: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师评:
倾蜀之力出祁山,明知不可而为之。
竭尽愚忠辅君主,明知其过不纠正。
事无巨细必躬亲,明知乏才未绸缪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奸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雄
英
如何评价曹操?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