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张PPT)
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for-next”语句的语句格式:
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For-next循环的嵌套
注:中途退出循环可以用
Exit
For
例1:设计
一个程序,打印如图1所示的图案。
图1
Vb演示
例2:设计
一个程序,打印如图2所示的图案。
图2
Vb演示
[例3]:设计一个程序,打印如图3所示的图案。
图3
Vb演示
把每行看做一个“整体”,问题就转化为:变成打印6个“整体”,每打印完一个,需换一行。
即:
for
i=1
to
6
打印“一行
”
Print
Next
i
把打印“一行
”,用例2所编写的代码代替。
Vb演示
上机练习:1.编写求1!+2!+3!+4!+5!的和。
2.上机编程九九乘法表:
九九乘法表
阶乘求和
B
Form1
打印
S
Form1
打印
F。rm1
口x
打印
F。rm1
打印米
九《for-next循环的嵌套》教学设计
[课题]
for-next循环的嵌套
一:教材情况分析
本章介绍的主要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前面四节对Visual
Basic语言中用到的常量、变量、函数及表达式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任何程序都可以由这三种基本结构组合而成。在掌握了三种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循环结构的嵌套,可以解决比较复杂的程序设计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同学们对Visual
Basic的基本知识,常量、变量、标准函数和表达式等基本知识已经熟练掌握,并能编写具有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的简单程序,已会用FOR-NEXT循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思想
2:准确掌握“for-next”循环结构的应用以及循环嵌套的使用(二重循环)
2、过程与方法:
1:熟练掌握循环的嵌套,能编写双重循环结构的程序
2:能熟练应用Print
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解决复杂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2: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他们探索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重点:
循环嵌套的结构和使用
五:教学难点:
内外循环的功能及print方法灵活应用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探索学习法、讲授法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设计环
节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与方法
导入设计
设计目标1:复习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for-next”语句的语句格式: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Next
循环变量[例1]:
设计一个程序,打印如图1所示的图案。图1程序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for
i=1
to
6
print
“
”
next
i
end
sub结论:重复输出星号,要用循环结构,循环变量的初值为1,终值为5。
采用联系前后知识的方法导入新课,便于新课的自然导入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2]:设计一个程序,打印如图2所示的图案。图2程序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j
as
integer
for
j=1
to
5
print
“
”;
next
j
end
sub结论:与图1相同仍然重复输出星号,要用循环结构,循环变量的初值为1,终值为5,与图1
不同是5个星号显示在一行上,要用到Print
语句的续行符“分号”。
新课讲解
设计目标;编写具有循环嵌套结构的程序[例3]:设计一个程序,打印如图3所示的图案。问题:运用一重循环能否实现图3的图案输出。学生活动:思考并修改程序学生结论:将例2的For-Next
语句复制粘贴6遍可以实现图3的输出。问题:
For-Next语句重复执行6遍,同学们能想到什么?学生活动:修改程序程序设计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i
As
Integer
Dim
j
As
Integer
For
i
=
1
To
6
For
j
=
1
To
5
Print
"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问题:Next
i
和Next
j
能否互换,会出现什么问题?注: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算法如下:使用双重For-Next循环,外循环确定行数,内循环确定各行打印的个数,再分析该例题,每行输出星号的个数相同,因此内循环变量j的终值为常量5。内循环的print
语句用来输出星号,外循环的Print语句用来起到换行的作用。
教学时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对比,让学生在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比较中,在已有知识的掌握上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目标:循环变量的灵活应用[例4]:设计一个程序,打印如图4所示的图形图4
引导学生观察图4与图3的不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外观上图4与图3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2)图4每行输出星号的个数有何规律?
(3)是否需要引入第三个变量?
(4)能否借助外循环的循环变量来控制内循环中星号输出的个数?
学生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修改程序。
本课小结设计
上机练习:1.编写求1!+2!+3!+4!+5!的和。
2.上机编程实现九九乘法表。小结:本节重在掌握循环的嵌套,让学生在掌握了循环嵌套格式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复杂的程序设计问题,并能综合运用vb的三种程序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同学在编写程序时,不仅分支结构可以嵌套,循环结构可以嵌套,而且循环结构也可以嵌套分支结构。
此题的设计要求学生在编写复杂的程序时,能熟练的利用vb的三种程序设计结构,既巩固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又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并且提高学生分析程序设计问题的能力。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