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歌曲《摇篮曲》
教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与演唱,表达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深深感受温馨、甜蜜、平和、美好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摇篮曲》;?
2. 学习歌曲的曲式结构及情感表现,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去表现歌曲。
3.了解认识世界音乐大师勃拉姆斯。?
教学重难点:?
1.学唱世界著名艺术歌曲《摇篮曲》;?
2.装饰音的唱法,附点节奏及四三拍的指挥。
3.感受作者把三拍子节奏进行的细致改变,把舞曲性格的节拍化为内在的韵律。?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小组合唱、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歌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谁还有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你睡觉前妈妈哼唱的摇篮曲或者是催眠曲,你可还记得?(学生回答)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仔细聆听,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摇篮曲》)
学生回答:(摇篮曲风格)特点:柔和、宁静、优美、舒缓。?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摇篮曲》
(板书:摇篮曲?????勃拉姆斯?)
师:什么是摇篮曲,找同学回答
生:摇篮曲原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的民间歌曲,具有旋律平顺,气氛安详的特点。
2.作者简介: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马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因为三人的姓氏第一个字母都是“B”)。由此可见勃拉姆斯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学唱歌曲?
1.再次播放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和节拍。?
(板书: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
(板书:四三拍)
师:四三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仔细观察第一小节有几拍?(一拍)再观察最后一小节有几拍?(两拍)
师:这样的小节叫什么?(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为什么不用正常的三拍子节奏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慢慢学习后来解决它。
2.谈大家的感受,并体会三拍子的歌曲指挥应该是什么样的。
?3.第三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情绪。
生答,教师板书(旋律:优美抒情;速度:中速缓慢;力度:较轻较弱;情绪:温柔、恬静、细腻、亲切)
?4.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习歌曲做好准备。?
5.视唱曲谱,利用柯达伊手势法,讲解弱起小节(表示妈妈轻轻地、小心翼翼的呵护)、附点节奏、倚音、三拍子指挥;?
6.按照咬字吐字的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实践与创造一)
7.由谱填词,反复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及歌曲的情绪。(渗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感恩母亲。)?
8.歌曲的感情处理,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呼吸、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音色、怎样的咬字吐字和力度速度来演唱歌曲?
(适当而舒缓的呼吸、轻柔的声音、自然圆润的音色、较轻的力度、中庸徐缓的速度去演唱)
9.解决前面留下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把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处理成弱起呢?
师:我们现在来想一想唱这首歌曲的状态,能不能按照三拍子把它唱成圆舞曲的风格呢?(不能)
师:这首歌曲的作者勃拉姆斯在指挥汉堡女声合唱团的时候,认识了当时还是单身的法柏夫人,法柏夫人有着一副靓丽动听的歌喉,她非常喜欢演唱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1868年,勃拉姆斯得知法柏夫人生了她的第二个男孩,就想给她写一首摇篮曲以示祝贺。于是,他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中选了一首诗,并将其修改成后来的歌词,又将法柏夫人喜欢的圆舞曲体裁稍加变化,配上具有切分节奏的伴奏音型,这首颇负盛名的《摇篮曲》就诞生了。
师: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淡化节拍重音,感受圆舞曲内在的韵律,避免把它唱成圆舞曲,要把歌曲舒缓的叙事语气表达出来。唱歌时要有画面感,感受慈爱的母亲坐在摇篮旁,轻轻晃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人类最高尚的母爱。
三、对比欣赏两拍子和四拍子的摇篮曲。
师: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是你飘泊天涯的缕缕思念,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首不同地区不同节拍的摇篮曲。感受其中所表达的共同的母爱之情。
播放东北摇篮曲和舒伯特的摇篮曲?
?四、欣赏孩子唱给母亲的歌《天之大》
师:母爱,是人间最无私、最仁慈、最伟大的爱!无论你走到天之涯海之角,她都会每时每刻将你挂起。天之高,永不及母亲思念儿女之情;海之阔,永不及母亲疼爱儿女之心。
播放周安信MV视频《天之大》
结束语:母亲用她仁慈的爱陪着我们慢慢长大,愿我们大家也能用我们的爱陪着她慢慢变老。
五、下课、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有二:
一是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很不错,不论是参与问题的回答,还是视唱曲谱,填唱歌词,表现的都非常好,尤其是视唱曲谱部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视唱旋律一直是个难点,教材中是五线谱,学生视唱难度大,我选择了让他们视唱简谱,提前把简谱旋律做成PPT,结果学生演唱的很不错,全都能参与其中。
二是作者勃拉姆斯把三拍子的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巧妙的从第3拍起,把圆舞曲性格的节拍化为内在的韵律,以此来使音乐具有更好的叙事语气,教者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将这一块开始设计成悬念,后来在歌曲的感情处理部分把这个问题解决,使大家理解作者这样创作的目的。
不足之处:
一是欣赏歌曲选择失误。本歌曲是三拍子,教者选择了两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进行对比欣赏,但是其中的两拍子东北民歌《摇篮曲》选择出现失误,本节课选的是付佳明演唱的版本,结果与四拍子舒伯特的《摇篮曲》风格相似,欣赏时,学生明显表现出来不太喜欢的情绪,下次再上课应该选择程桂兰演唱的版本。
二是课前准备还是不充分,因为音乐教室只能单机位录像,而且逆光。录播室虽然双机位,但没有钢琴,只能使用电子琴,电子琴的电源不配套,采用电池,结果新买的六节电池还不够一节课用的,课堂上经常出现断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没有受影响,配合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