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教案+说课稿+配套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心亭看雪》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教案+说课稿+配套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2 19:36:34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29.湖心亭看雪
春 夏 秋 冬
张岱
执教者 繁江中学 张敏
一、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亡以前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专心著书,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
请找个词来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 。
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找原文句子回答。
痴 行
“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
清高、孤傲
遗世独立的情怀,
不随波逐流的节操。
湖心雪景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景
广漠
堤、亭、舟、人痕、点、芥、粒
特写
渺小
条、座、只、个
思考与讨论: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这种朴素的不加修饰的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白描与渲染
渲 染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与白描相反,它要尽量调动各种手段,用浓墨重彩,对人物、事件加以铺陈描绘,突出其特征,加强艺术效果。
白 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手法用于写景、写人的范例: (抽象、概括)
1、《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利用白描手法,以班上某同学为模特写一片段,不出现人名。
张岱用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有什么感情?
痴行
痴景
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
痴行
痴景
痴心
《红楼梦》中有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以某位老师为模特写一片段。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湖” 的诗歌或文段整理并制作成卡片,课外收集有关“冬雪”的诗歌。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新都区繁江中学 张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2.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3.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课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 读读,说说,议议,写写。
教 具 多媒体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西湖风景画。
2、学生吟诵有关西湖的诗句。
二、走近作者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其余学生评价。
2、教师播放范读,学生听读,找出文中一处明显的意思前后矛盾的地方。(“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后,请找个词来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 “痴”。
四、分步赏读,领悟情感
第一步,.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品味“独”的含义。
第二步,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把握白描写法。
第三步,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理解作者对故国的感情。
5、 结束课文: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们从中体味到了中国古代文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老师将曹雪芹的一首诗送给同学们,去细细品味张岱的“痴”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6、 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以某位老师为模特写一片段。
3、收集整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文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新都区繁江中学 张敏
[创意说明]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粗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的知、情、意都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在课堂上既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又注意学生感情的培养,教学步骤的安排意在“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积极的进行思考与讨论、合作与探究、对话与写作、品味与体验,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2.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3.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课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 读读,说说,议议,写写。
通过反复诵读、师生质疑、课堂讨论、随堂练笔,达到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白描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的目的。  
教 具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 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西湖的诗歌。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1、欣赏西湖风景画。
2、学生吟诵课前收集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二、走近作者
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有助于理解张岱这位特殊的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情感。
三、整体感知、找准切入点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三次朗读,让学生揣摩作者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一读,学生单独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其余学生评价。
2、二读,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找出文中一处明显的意思前后矛盾的地方。
3、三读,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后,请找个词来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
四、分步赏读、领悟情感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提问、课堂讨论和反复品读,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突出两字一景,两字即“独”与“痴”,一景即描写雪景的句子,透过叙事、写景,把握作者情感。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分三步走: 
第一步,.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品味“独”的含义。
第二步,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把握白描写法。
第三步,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理解作者对故国的感情。
五、结束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列举中国古代文人的“痴”,让课文的精神内涵得到一个升华,由理解张岱的“痴”上升到认识中国文人整个群体的“痴”,从而领悟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品质。课堂在学生朗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一首诗中结束: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们从中体味到了中国古代文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老师将曹雪芹的一首诗送给同学们,去细细品味张岱的“痴”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6、 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以某位老师为模特写一片段。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湖” 的诗歌或文段整理并制作成卡片,课外收集有关“冬雪”的诗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