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7.*溜索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重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
学习目标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怒江目前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建造水电站的河流。
怒江
新知导入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可分为平溜和陡溜等。常见于山地,如中国的横断山脉。除渡人外,亦可渡货物、牲畜等。
溜索
新知导入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马帮
新知导入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他的小说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语句简洁明快,短句刚健,善于用多个剪辑的小镜头来建构小说的背景图画,独具特色。代表作有《遍地风流》《棋王》等。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括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代表作品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助学资料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磕( ) 腮( ) 跺( )
懒懒( ) 盘桓( ) 涓涓( ) 蓦地( ) 锱铢( ) 顷刻( )
kē
sāi
duò
lǎn
huán
juān
mò
zī zhū
qǐng
预习思考
形近字
捏( ) 捏紧、捏造
涅( ) 涅槃
滇( ) 滇西
缜( ) 缜密
瞋( ) 瞋视
慎( ) 慎重
niē
niè
diān
zhěn
chēn
shèn
记词义
逗留,徘徊;回环旋绕。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预习思考
牲口驮着的货物。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细水慢流的样子。
出乎意料地;突然。
盘桓
涓涓
蓦地
锱铢
驮子
战战兢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考这篇文章,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读出感情,注意语调的变化。
3.读出惊险、紧张的情感。
初读课文
朗读要求
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开端
发展
高潮
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马帮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我”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
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整体探究
初读课文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瘦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是文章的主人公?
精读课文
品味人物形象
返回
马帮的首领
精读课文
品味第四节
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具体分析一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从容、镇定
有信心
领队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精读课文
体现了他的细心、认真、负责。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体现了对部下的关爱。
精读课文
首领是一个______的人。
认真负责
关爱他人
身手非凡
从容不迫
粗犷豪迈
胸有成竹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精读课文
分析文章内容
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 等心理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视觉描写
听觉描写
下面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反衬了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
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文中是怎样描写牛的情状的?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分别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
牛的情状
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哀哀地叫着
溜索时: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环境描写方面
人物刻画方面
作
用
精读课文
文中首尾对“雷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开头渲染了溜索前的紧张气氛
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
结尾从侧面表现了怒江波涛汹涌的特点
精读课文
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我”,但“我” 无处不在,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1
2
3
“我”是第一人称,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通过“我”的视角,见证了驮队在首领带领下英勇溜索的全过程。
“我”在溜索前的紧张畏惧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反衬了首领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精读课文
衬托
写法指导
写作特色
1.正面衬托:用与所写对象相似或相近的人或物来从正面衬托所写对象。
2.反面衬托:用相反的人物或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优秀示例
反面衬托:
太阳花需要人的精心照料。玉簪花从不要人照料,通过太阳花来衬托玉簪花的极强的生命力。
精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马帮飞渡怒江大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大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文章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勇敢无畏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姿态。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返回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溜索
人可以战胜一切苦难
(赞扬、钦佩)
勇于挑战
峡谷:孤悬、高骏、险恶
牛:哀叫、恐惧
领队、汉子们:沉着、果断、勇敢
跟踪检测
1.下面标红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溜索(liū) 闷雷( mēn) 捏紧(niē)
B.滇西( diān) 盘桓(huán) 涓涓(juān)
C.蓦地(mù) 锱铢(zī) 角框(kuàng)
D.脖颈( jǐng) 顷刻(qǐng) 脑髓(suǐ)
B
返回
mèn
mò
gěng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珠涩涩的,使劲____一下,____着两手,不敢放下。____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____到索头。
A.挤 端 猛 飞 B.眨 举 忽 飞
C.眨 端 猛 落 D.挤 举 忽 落
跟踪检测
A
3.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C
跟踪检测
句号应在双引号内,跟在“消”字后面。
应该用冒号。
应该用顿号,表示并列。
积累拓展
怒江大峡谷上的向阳桥
返回
https://haokan.baidu.com/v?vid=16716971900292638631&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1. 本文第5、7段是如何描写峡谷险峻气势的?请简单分析。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课后作业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返回
2. 本文用了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牛的恐惧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首领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课后作业
3. 文中写首领的地方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首领的形象。
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了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向上看:表现了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汉子们: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了他粗犷豪迈的英雄气概。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