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橙子榨汁
B.海水晒盐
C.水结成冰
D.食醋除水垢
2.理科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元素、单质、纯净物都是宏观范畴,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范畴
B.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
C.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D.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3.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4.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任何能量
C.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燃烧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5.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6.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反应的短语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7.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
“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8.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湿衣服晾干;
B.红花剪成窗花;
C.粮食酿酒;
D.空气液化
9.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
A.水的电解
B.水的浮力
C.水的分子结构
D.水的元素组成
10.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11.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12.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
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13.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汽化
B.液化
C.爆炸
D.缓慢氧化
14.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化学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化学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
B.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
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
D.化学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1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成原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二、简答题
16.请在下列①②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①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①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目的是什么_______?
②用天然水制蒸馏水时加几粒碎瓷片,作用是什么_______?
17.初三某班的同学对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讨:
Ⅰ.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于是他们收集到以下7种物品并进行探索。
请回答:
(1)图中用化学方法制取的物质进行生产的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图中属于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另一方面化学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
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发展化学科技的同时,还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题
18.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了物质的两种不同变化形式: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e
白玉为床,金作马;f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上述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____(填序号),你的理由是___。
(2)成语是言简言赅、通俗易懂的中华民族语言艺术之一,请你列举出至少两个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成语为___、_____。
(3)李商隐的《无题》中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请分析其中的道理为_____
参考答案
1.D2.B3.D4.C5.A6.C7.D8.C9.B10.A11.B12.C13.D14.D15.D
16.及早发现煤气泄漏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17.①⑤⑥⑦
④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住上了各式楼房,乘坐上各种交通工具
新燃料开发、新材料的研制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化肥农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不合理的应用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塑料的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不合理的应用会导致白色污染
18.bef
因为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死灰复燃
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
蜡烛融化时没生成新物质则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发生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