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2 21:0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全面而正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一小步”和“巨大的飞跃”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老师讲故事、引入:
有位妇女在厨房洗碗,透过窗户,她看到自己的小孩在后院不停地蹦来蹦去,玩得满头大汗。她便对小孩喊到:“你在干什么?”小孩停下来,很认真地回答:“我要跳到天上去。”这个小孩是谁呢?他就是阿姆斯特郎——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阿姆斯特郎踏上登月的旅程,追寻《月亮上的足迹》。
检查字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开火车、齐读(书空)
观测 指令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 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做上记号。老师讲明默读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② 学生抢答问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问题如下:
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谁第一个踏上月球?他们乘坐的飞船叫什么?飞船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这次登月历时多久?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具体感知登月的详细过程:
① 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讲述这件事情的?
明确课文记叙的顺序:时间顺序
② 浏览课文,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当时所发生的事情。
③ 请一名学生按顺序说出表示时间和事件的词句,其他人在书上作记号。
④ 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登月分为哪几个阶段。(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⑤ 分小组跳读课文,挑选重要信息,讲解登月的过程。(师要求小组内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师提示:讲述时抓住主要环节,讲明时间、人物、事件即可。
⑥ 朗读讲述登月后工作的段落,归纳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
研读课文
理解登月的意义
1、看图片,齐读课文第11节,领略登上月球那一瞬间的惊心动魄。
2、理解“里程碑”的含义。(看注释、指明读、作记号)
3、找到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读一读,探讨这句话的含义。
小结全文
延伸拓展
学生看视频(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谈感想,老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揭开月球乃至整个宇宙的更多奥秘。